第858章 云台阁雄主落幕 敌寇入境甚危急
作者:谦和   此去安都两万里最新章节     
    汉 大兴三十二年 秋
    路国公暗卫都指挥使刘闻农,英国公尉燎等七位老臣先后病逝,哀报不断。
    未及数日,车骑将军杨济道入宫觐见,自感年岁已高,气血两亏,遂,请辞去车骑将军一职,汉帝刘弥体恤老臣,随即准允,赏赐杨济道太学院副院长虚职,准许其不必入朝参拜,闲时可去太学院教诲学子。
    杨济道咱三拜谢,君臣尽欢。
    ……
    同年,十一月初
    汉帝刘弥卧病在床,自从定下十八行道刺史之位后,半月余不曾召见大臣议事。故此,十八行道大总管之位悬而未决,一众将军心绪不宁。
    ……
    十一月九日,亥时。
    夜色如墨,深沉静谧,皇宫大内,灯火通明,一片忙碌。
    数队金吾卫精锐,身着甲胄,手持长枪,步伐急促,从宫门鱼贯而出。分别驶向都城内大将军薛平之的府邸、太学院院长林辅的居所,以及尚书令张嘉贞的官邸。
    ……
    薛平之正在书房中审阅着边疆的战报,听闻金吾卫来报,他迅速放下手中的笔,披上战袍,随金吾卫入宫。
    林辅则在自家藏书阁内,沉浸在研读古籍中,寻找着治国安邦的智慧。接到旨意,他轻轻合上手中的书卷,眉头一皱,同样随队入宫。张嘉贞则是在加班加点处理着堆积如山的政务,面对即将到来的变化,他显得格外镇定,有条不紊地安排好一切后,才随金吾卫前往皇宫。
    三人抵达汉帝刘弥的寝宫时,只见寝宫内烛火摇曳,气氛凝重。负责监国的太子刘启正跪在榻前,小心翼翼地侍奉着病重的父皇。
    暗卫都指挥使李追风静静地站在门口,目光锐利,随时准备应对任何突发情况。
    薛平之、林辅、张嘉贞三人依次进入,只见汉帝刘弥卧病于榻,昔日那个英姿勃发的帝王,如今已头发花白,面色苍白,眼窝凹陷,仿佛被岁月和病痛榨干了所有的生命力。
    “臣等参见陛下。”
    “起来吧,赐座。”刘弥示意三人起身近前来坐。
    “诸位,朕知大限将至,特此召见尔等。”刘弥的声音虽弱,却带着上位者的威严,“太子刘启,将继承朕的皇位,尔等三人,皆为朕之心腹,朕欲加封尔等为太傅、太师、太常,共同辅佐新君,大兴汉国基业。”
    太子刘启闻言,泪水夺眶而出,跪倒在地,哽咽道:“儿臣定不负父皇厚望,定当励精图治,光耀汉室。”
    薛平之、林辅、张嘉贞三人也是眼含热泪,纷纷表示愿誓死效忠新君,共筑汉室辉煌。
    刘弥满意地点点头,令侍女端来热水,为自己洗漱束发更衣。
    ……
    片刻后,换上舒适衣衫的刘弥,仿佛又找回了些许往日的神采。他强打精神,令众人簇拥着他来到云台阁,这座皇宫中的最高点,也是整个安都的最高点。
    站在云台阁上,刘弥端坐其中,远眺整座安都城繁华夜景,心中豪气顿生。
    刘弥手指前方,对左右大臣说道:“此等繁华,皆是我等君臣同心之果。望诸位日后,皆能恪尽职守,力保这万家灯火,免受战乱之苦。”
    众臣齐声应答,誓言响彻云霄。
    刘弥喘了口气,摆摆手,示意刘启与三位托孤大臣离去。
    四人躬身后退,刘弥转过身来,望着几人,眼中满是期望:“诸位,莫哭。
    大汉仍在,日月山河仍在,万家灯火仍在。
    尔等当以国家为重。
    路迢迢,且慢行。
    诸君,珍重。”
    ……
    大兴三十年十一月十日,汉帝刘弥病逝于寝宫,享年六旬有余。庙号高宗,谥号大汉孝武昭皇帝,葬于南昭陵,享后世香火祭祀。
    新君刘启即位,改元永辉。
    ……
    大兴三十年十一月十日,汉帝刘弥病逝,庙曰高宗,谥曰大汉孝武昭皇帝,葬于南昭陵。
    新君刘启即位,改元永辉。
    ……
    永辉元年
    汉帝刘启下令与民休息,减轻赋税,并按照朝堂百官所奏,改革吏治,大兴手工业,织造业,开拓商路。同时,着手整备军队,实行精兵制缩减军队规模,并细化军种,分为步军,骑军,水师,辎重保障军。意在培养精锐战兵从事军武之事,不必临战时从各处征集青壮,耽误生产。
    在各路巡察使从帝国各处回返后,刘启大刀阔斧的军武改革开始了。
    太极宫
    百官朝贺,汉帝刘启在听完一应奏报后,便直入主题,颁布十八道行军总管一职。
    关内行道大总管骠骑将军李玄贞。
    河内行道大总管车骑将军陈颂。
    燕北行道大总管尉迟驰,陇西行道大总管李迟,
    辽西行道大总管秦简,辽东行道大总管严武,
    北原行道大总管张英,河北行道大总管沐白,
    中原行道大总管曹知节,关东行道大总管句盛,
    云北行道大总管秦轻枫,燕南行道大总管扶余,
    淮南行道大总管长孙无忧,齐鲁行道大总管关聪,
    荆楚行道大总管张定边,巴蜀行道大总管温崇,
    岭南行道大总管刘英哲,滇南行道大总管刘辟。
    军制改革之后,这十八行道大总管相当于从二品实权武职,但因地域、人口、经济等因素影响,十八行道兵力配置并不相同。
    关内行道、河内行道、中原行道,因在帝都四周,位置重要,故此,设置兵马八万。
    燕北、陇西、辽西、辽东、北原、河北、关东、云北地处帝国北境,蛮夷颇多,故此兵马各有六万。
    其余几处则是颇为安宁,各有兵马四万。
    ……
    至于保卫京师的十六卫大军则经过一番裁减后,各卫战兵步骑军设置为两万之数。同时设立辎重保障军为战兵作战时后勤保障。
    左卫尉迟宝珂,右卫杨潇,左龙卫苏翰,右龙卫杨燕戟,
    左骁卫薛礼,右骁卫薛源,左虎卫杨刻,右虎卫元鉴濮,
    左武卫公孙希,右武卫刘不屈,左翊卫姚长志,右翊卫王彦章,
    左威卫刘祖鸣,右威卫长孙章,千卫将军张畅,金吾卫将军刘无极。
    ……
    永辉三年
    经过近两年的改革磨合,整个汉国境内日渐太平,盘踞在各处山林的残兵乱匪也在各地行道大总管的围剿下,渐被肃清。各地吏治清明,原赵国、齐国、陈国、燕国之地也逐渐恢复生机,百姓逐渐安稳度日。可谓是蒸蒸日上。
    ……
    永辉三年夏,时值旱灾,席卷河内、中原、陇西、北原、河北、关东、淮南各行道之内。
    北部突施各族再次联合整备,并与北羌蛮夷约定,一同起兵犯境。突施新任突利大汗,携草原步骑二十余万南下,击破守备雁门关的吕奉先所部,而后长驱直入,连下数州。
    云北行道大总管秦轻枫所部兵力不足,难以抵挡,又引诸多地方旱灾一事,汉国一时间难以调集主力北上救援。
    只能令河北行道大总管沐白、中原行道大总管曹知节整军前去救援被突施包围的秦轻枫所部。
    令关内行道大总管骠骑将军李玄贞、河内行道大总管车骑将军陈颂,引麾下精骑,并如今在京师东部、北部的左卫、右卫、左龙卫、右龙卫、左骁卫、右骁卫、左虎卫、右虎卫战兵前去包抄阻击突施大军南下步伐。
    面对北羌入境,陇西行道大总管李迟与北原行道大总管张英,联手出击,将北羌挡在岷州以北,战事危急,左武卫、右武卫、左翊卫、右翊卫四部战兵急匆匆的向西北驰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