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淮水重镇寿春
作者:千户陈公   东晋,我来了!最新章节     
    大晋威远将军、寿春太守徐元喜早已在南城门外迎候。
    见朝廷仪仗到来,一时间彩旗飘展,锣鼓喧天。
    王蕴在马上向身边的陈望低语介绍道:“徐元喜虽无大本事,但也是太尉旧部,忠诚稳重,中规中矩,寿春乃淮水沿岸第一重镇,但自从大败鲜卑慕舆根攻克谯郡后,多年来已成为后方,所以太尉擢拔了他来镇守。”
    “哦……”陈望点头看向远处的徐元喜,四旬上下,面色微黑,络腮硬髯,身材壮硕,朱袍斜披,露出黑色软甲,头盔上的红缨随风飘摆, 透露出武将应有的威武沉稳之气。
    二人催马向前,待到离徐元喜十丈左右的距离,只见徐元喜右手一举,锣鼓声乐停止。
    他双手抱拳,向着王蕴躬身一揖高声道:“末将徐元喜,参见尚书大人!”
    王蕴催马又向前到一丈远的距离,这才下了马。
    他面带微笑地边向前走边抬手,温言道:“元喜啊,请起,搞这么大阵仗干吗?都是自己人嘛,何必……”
    陈望跟在后面也下了马,只觉王蕴有点过了,好歹这徐元喜也是淮水第一重镇的守将,让他躬着身子候了这么久。
    面对王蕴的责怪,徐元喜却毫不在意,直起身子来,依旧是笑容满面且略微躬着身子道:“末将日夜思念尚书大人,能在寿春迎驾,已是幸运至极,完全是发自内心啊。”
    “元喜,你这升官后别的本事没见长,拍马屁功夫倒是长进不少啊,哈哈哈……”王蕴抚须仰天大笑道。
    “全是末将心里话,心里话,嘿嘿……”徐元喜看见王蕴大笑,也跟着讪笑支吾道。
    王蕴转身向陈望摆手道:“贤侄啊,过来见过徐太守。”
    陈望不敢怠慢,赶忙快走几步,躬身一揖道:“陈望拜见徐太守。”
    “陈望……”徐元喜攒眉打量着陈望,疑惑地看向王蕴。
    “就是太尉的长公子嘛。”王蕴道。
    “啊……这,这如何使得。”徐元喜嘴里嗫喏着,慌乱中顾不得搀扶陈望,撩战袍就要下拜。
    倒是陈望眼疾手快,赶忙扶住徐元喜,不让他拜下去,嘴里道:“徐太守何须行此大礼,折煞小侄了。”
    “不知长公子驾到,失礼了,失礼了。”徐元喜黝黑的国字脸上似害羞又似激动,红了起来。
    王蕴看着有些局促不安的徐元喜低语道:“我们此次北上洛阳,是奉诏医治并探望太尉,不宜久留,休息半日,午后启程。”
    徐元喜躬身道:“卑职明白,已腾出府衙供大人和长公子歇息,随行人员也已安排材官都尉打理,请尚书大人放心。”
    说罢,徐元喜退后一步,躬身做了向里请的手势。
    鼓乐声又响了起来。
    大家一起上马,随着徐元喜及身后的材官都尉进了寿春。
    到了府衙大门,王蕴忽又想起杜炅和孙泰二人,又向徐元喜介绍了一番,一起进了府衙。
    穿过大堂,来到中堂。
    徐元喜请王蕴坐了首座,上首是陈望,自己在下首陪坐。
    杜炅坐在陈望旁边,孙泰依旧是站在身后。
    大家互相寒暄了几句,道了一路劳乏辛苦。
    陈望对这些场面上的虚头巴脑客套有些厌烦,心中想着的却是这座历史名城。
    这可是寿春啊,战国时期为楚国都城最后一座都城;
    东汉末年袁术称帝建都于此;
    三国时期更是发生了着名的“寿春三叛”。
    等他们说话间,陈望插空拱手向徐元喜道:“徐太守,小侄在京师既对寿春重镇有所耳闻,甚是仰慕,初次到来想游览一番,不知可否……”
    “啊,无甚不可,无甚不可,长公子想要游览寿春,末将当亲自陪同。”徐元喜赶忙答道,又觉不妥,转头看向王蕴。
    王蕴打了哈欠道:“去吧,昨夜正好未睡安稳,我也稍寐一会儿。”
    杜炅急忙手指轻轻敲击着桌案,孙泰忙在后面躬身道:“正好在下也久慕这淮水第一重镇,愿陪同公子一起前往。”
    陈望本不喜此人,刚要拒绝,只听王蕴挥手道:“去吧,去吧,你们年轻,我和杜道长就在此歇息了,别误了赶路时辰。”
    三人起身,拜别了王蕴和杜炅,一起出了府衙。
    不多时,陈望、孙泰随徐元喜沿着大道打马扬鞭来到寿春北门,上了高大的城墙。
    天气晴朗,阳光和煦,洒在奔腾不息的淮水之上,波光粼粼。
    陈望手搭凉棚,看见宽阔的灰蓝色水面上,渔船、客船、商贾货船往来穿梭,白帆点点,如一块巨大的江南白花蓝布,铺在淮北大地。
    两岸熙熙攘攘上下船的百姓,搬运货物的民夫,收获颇丰的渔民,一派繁忙盛世景象。
    不由得赞道:“徐太守治下的寿春已是淮水最大港口了吧,如此繁华,物阜民丰,河清海晏,难得啊!”
    听到夸奖,不拘言笑的徐元喜脸堂上绽放出笑意,谦虚道:“一切仰仗太尉声振寰宇,使敌不敢来犯,且他老人家朝乾夕惕,治理有方,得以两淮地区安居乐业,路不闭户,卑职只是替他老人家看守而已。”
    孙泰在旁并不多说话,也是四下里眺望,似是心事重重的样子。
    陈望看到远在西北方向有个二十余丈宽阔的河流汇入淮水,两水交汇的三角处有座小城池。
    他饶有兴致地抬起马鞭指着城池问道:“徐太守,那是……”
    徐元喜答道:“回公子,那是颖口要塞,旁边为颖水。”
    “哦……”陈望忽地想起了东晋史上,乃至中国历史上最经典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就是在这里爆发的。
    于是继续问道:“淝水在哪?”
    “在东城门处。”徐元喜手指远处道。
    “走,过去瞧瞧。”说罢,率先催马向东城门奔去。
    待来到东城门后,看到城外更是河流密集,水系发达之所在。
    淝水由西北向东南斜着绕过寿春东城,淝水对面有一片山丘,不是很高,最高处也略略高于寿春城墙。
    “那可是八公山吗?”陈望自言自语地问道。
    “咦?公子如何知道?此山正是八公山。”徐元喜甚是疑惑地答道。
    陈望心中暗笑,这谁不知道?
    此山虽小,名不见经传,但这可是苻坚创造了脍炙人口的成语“草木皆兵”的八公山啊。
    正值春深,如一个个馒头般圆鼓鼓的八公山脉连绵起伏,苍松叠翠,郁郁葱葱。
    怎么也看不出哪里像有士兵的样子。
    想到这里,陈望不由得“嗤”地笑出了声。
    惹得身边二人不禁侧目。
    “咳咳,八公山景色宜人,甚好,甚好啊。”陈望又是赞不绝口。
    八公山也坐落于两水交汇的三角地带,西北淮水,正西为淝水,与淮水正对也就是寿春东北也有一座山,却是与八公山截然不同。
    只见怪石嶙峋,巍峨险峻,淮水从山下流过。
    陈望问道:“此处是?”
    “此处乃是硖石口。”
    “哦……”陈望默默地记下了这座山。
    只听得徐元喜又滔滔不绝地讲述道:“八公山可是当年太尉亲自来勘探地形,探得此山有大量石灰石,后太尉派人开采,得以谯郡城墙改造为石灰材质,异常坚固,曾经慕容恪十数万大军趁太尉远赴野王,偷袭月余未克之。”
    陈望再次为他这个东晋父亲所折服,哪里都有他的影子啊。
    在这五胡乱华的后期时代,能让两淮地区屹立于北方乱世不受袭扰,如此繁荣昌盛,可谓是呕心沥血,颇费心神啊。
    看这风景美如画,本想吟诗赠天下,但随着记忆打开,陈望咽下了想吟诗的习惯,这也是谢道媪最为欣赏他的一个习惯。
    他呼啦想起了三国里面的故事,缓缓而道:“当年诸葛诞反叛,占据寿春,太祖文皇帝(司马昭)派征南大将军王昶平叛,他就是死死扼守在这里,令诸葛诞前不敢攻,退又不舍,贻误战机,最终全军覆灭。”
    “呃……”徐元喜挠着头上的头盔若有所思,这毕竟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情了,他作为一介武夫倒是不甚知晓,讪笑着道:“长公子博学,令末将涨了见识,嘿嘿……”
    孙泰在旁也是暗自佩服,这小子小小年纪,知道的不少,真是不能小觑,不愧是师出于孙绰门下。
    再转向南门,在东南方又见一大湖泊。
    徐元喜介绍说这是芍陂,当年太尉率大军攻克寿春后,淮水对岸是慕容鲜卑大将慕舆根率军七万沿河扎营。
    太尉明建大船,暗地里在芍陂日夜建造小舟,突然夜袭鲜卑慕舆根大营,雄赳赳气昂昂跨过淮水,从而横扫淮北,收复兖徐豫三州。
    徐元喜口吐唾沫星子,滔滔不绝地讲道,那时他还是陈谦手下一名亲兵,听命于毛安之。
    到了南门,陈望看看日头已近正午,恐王蕴久等,即与二人下了城墙,向府衙而去。
    进了中堂,看见王蕴还在酣睡,陈望走上前,轻轻唤醒了他。
    “哦哦,咳咳,”王蕴坐起身来,揉了揉眼睛道:“你们回来了,现在是什么时分?”
    陈望笑道:“叔父,已是午时中了。”
    “啊!”王蕴跳了起来,“该走了,该走了,小喜子,备马,快!”
    徐元喜忙道:“尚书大人,已到午时,何不用了午食再走?”
    “食个屁,今晚若不赶到宋县(今安徽阜阳界首市),就耽误整个行程了。”王蕴边整理衣冠,边向外走着道。
    “是,是,末将已准备好路上所用之物,这就安排。”徐元喜跟随他身侧道。
    说着,他变戏法似的从怀里掏出一个细长包裹,双手递给王蕴道:“尚书大人,这是末将得来往商贾赠送之辽东高丽人参,据说有千年之岁,请代我交于谯国夫人为太尉滋补,略表心意。”
    边说着,徐元喜眼圈已经泛红。
    王蕴接过包裹,揣在了怀里,拍了拍徐元喜的肩膀,叹了一口气,快步地向外走去。
    不多时,在府衙门口集合,大队人马又出发了。
    离开寿春北门,上了安排好的渡船,徐元喜率领寿春文武官员在岸边恭送。
    王蕴在船头久久回望渐渐缩小的城墙,捻着花白长髯追忆往事道:“这也是我十七年前初从军之地,第一仗就是在这里跟随谢尚大军北伐姚襄羌贼,目睹太尉为先锋攻打寿春,巧用谢石诱敌,陈安飞夺吊桥,太尉刀斩羌贼大将王钦卢,唉……时光如梭啊!”
    陈望在旁神情肃穆,犹如身临其境,也仿佛回到了那硝烟弥漫,喊杀震天的岁月里。
    一员勇将黑衣黑甲,殷红战袍,胯下紫骅骝,手持黄铜长柄大砍刀,如灌江口显道二郎神下凡,冲入万马军中……
    渡过淮水后,由兖州进入豫州境内,沿西北方向往中原而去。
    一路上王蕴再未停歇,加快了行进速度,基本是每日歇息三四个时辰,七八个时辰在赶路。
    十日后,疲惫不堪的朝廷宣慰队伍过许昌,连夜翻过了嵩山。
    向前奔走了几十里路,已是下午时分。
    满天匝地的斜阳将西边天际渲染成一片绛红。
    把个波涛滚滚,充满传奇色彩的洛水和它身后的故都洛阳也染得红彤彤。
    陈望手搭凉棚看向远处,洛水边有一队人马和几艘大船。
    待一行人走近跟前,只见队伍前面一名紫袍冠带的文官跳下马来,向前疾走几步,来到王蕴马前,躬身一揖到地,朗声道:“卑职梁山伯在此恭候多时,参见尚书大人!”
    “梁山伯……”陈望一听这名字,心中激动不已,差点脱口惊叫。
    再也未能听到他说什么,因为耳畔“梁祝”的小提琴曲突然响了起来。
    对啊,梁山伯就是东晋人士,没想到能在这里遇见了,这是“中国爱神”啊。
    不但有各种乐器演奏的曲子,还有各种戏剧表演,就连小时候家里的年画都有梁祝故事,可谓是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没想到竟然在洛阳得以见到这位“中国爱神”,看起来还是在东晋父亲陈谦麾下效力。
    幸会啊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