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河南吏
作者:忆与卿书   我在三国当皇帝,被后世直播日常最新章节     
    “将军不必担忧,如今我部数万兵马进逼颍川,更有何仪将军、黄邵将军、刘辟将军等汝南支援来的兵马,合计有大军二十万,进攻一个小小的颍川,逼迫雒阳,想那汉军定会分兵,大贤良师那里压力骤减,想来是不会出问题的。”
    何曼身边一个文人扮相的中年男人说道。
    何曼听了后,果然心中安定了许多,此人名叫吴用,之前是村中的教书先生,算是何曼大军中少有的读书人了,还帮助何曼大军破了两座县城,在何曼看来那就是顶呱呱的智谋之士!
    所以何曼对他很尊敬,也很倚重,他说话,何曼还是会听的。
    “但愿一切顺利吧...”
    ......
    雒阳,南宫。
    “儿臣刘景拜见父皇。”
    “老臣,秦王傅卢植拜见陛下。”
    “末将秦王卫三旅...咳咳,校尉关羽拜见陛下。”
    “末将秦王卫四...校尉张辽拜见陛下。”
    刘景看着语无伦次的张辽和关羽翻了个白眼。
    路上都交代了无数次,进了宫,他们不是旅长,是校尉,校尉,还好没出差错。
    “哈哈哈,好,好啊,秦王长大了,懂事了,知道为父分忧,为国效力了,哈哈哈。”
    刘宏见到刘景就乐的合不拢嘴,看到刘景入宫是一身戎装,英武不凡,他这个做父亲的可就更开心了。
    ...
    “老臣袁逢,想请问大王,不知此次出征,大王携带多少兵丁?”
    袁逢看到刘宏不讲正事,在一众同僚的目光催促下,只得硬着头皮打断皇帝在殿中的父慈子孝。
    刘宏收了收味(#`o′)。
    刘景不卑不亢道:“孤此次进京,带了秦王卫一万兵马。”
    何进有些气恼于刘景上次暗中提走他三万匹战马一事,主动出击。
    “秦王,若是老臣没记错,大王是提走了雒阳六大营中的三万精兵啊,这次为何只带了一万兵马呢?莫不是大王没有将黄巾贼放在眼中??还是说...大王对朝廷大事,莫不上心呢??”
    听着何进的阴阳怪气,刘景嘴角一抽,这个大将军可真是记仇啊。
    刘景也不客气,先是对着何进一拱手。
    “大将军。”
    “呦,不敢不敢,老臣哪里敢接大王这一礼。”
    “呵呵,大将军受的,小王可是受大将军大礼,得以挑选雒阳大营三万兵...马!!”
    刘景特意将‘马’字说的特别重。
    气的何进一阵恼火,咬牙切齿,心疼肝也疼。
    “不过呢,本王事先已命左中郎将皇甫嵩率军一万,兵出豫州,直奔黄巾军乱贼最猖狂的南阳和颍川、汝南等郡县。”
    “还有一万人马,孤兵分两路,每路是一营5000人马。”
    “一路出右扶风,抵抗防备凉州乱党。”
    “另一路则是去了左冯翊,安抚黎民,看护扶风,以备再战。”
    刘景说罢,微微一笑。
    “敢问大将军,孤,可还分的出来兵马?这一万人马已经是孤掏空了整个弘农才满编成军的。”
    刘景一套连环拳打出,直接把何进打的晕头转向。
    刘宏眼前一亮。
    “咳咳,秦王忠君体国,大将军。”
    刘宏的声音宛如恶魔般的飘来,何进不自觉的打了个冷颤。
    陛下这语气...
    不太对啊...
    “臣在。”
    “黄巾势大,贼兵骁勇,秦王兵力微薄。”
    刘宏没有继续说下去,不过目光却是死死地盯在何进这个大将军身上。
    何进满头大汗,身体不自觉的颤抖。
    来了,来了...就是这种感觉,都对上了!
    何进颤抖着拱起手,声音都哆嗦了。
    “陛..陛下,臣这雒阳六大营都快空了啊!!”
    “右中郎将朱儁带走了十万大军,去河北作战,张温大人挂司空职,又领走了6万人马,秦王就藩,分走了三万,河南尹各城池要塞关隘驻扎着四五万人马。”
    “雒阳城及周边还需要留守2万兵马,臣,臣手里...臣实在是...”
    何进委屈的都要哭了,不过大朝会,群臣百官,他要面子,不敢哭出来。
    关羽看着何进,心中想的却是--大将军就这??
    眼中浮现出一丝不屑与鄙夷的神色。
    何进,插标卖首之辈!
    刘宏面色有些尴尬,何进已经快被掏空了吗??
    歉意的目光看向刘景,刘景颔首。
    “父皇不必为难大将军,黄巾贼子虽众,但儿臣却视其如同草芥!一万兵马足矣平定叛乱。”
    何进听到刘景的话,开心的都要止不住声了。
    好外甥啊,真贴心,真是舅舅的小棉袄啊!!!
    ...
    刘宏小脸一甩,道:“秦王不可轻敌,要知道汝面对的可是数十万的乱军,当真不用朝廷支援???”
    刘景不卑不亢:“自是当真!”
    “呵呵,秦王好气魄,老臣佩服。”
    “但愿秦王马到功成,早日平息叛乱,还我大汉一片清明啊!”
    ...
    一众大臣看到刘景的志气与信心,也提起了劲儿,当堂歌功颂德起来。
    刘景心中感到一丝悲哀。
    清明?大汉那昏沉的天空下吗,哪儿里还有什么清明...
    回想起驻军村落之事,刘景沉默片刻,还是决定将昨晚一事讲出来,让满朝文武看看,这就是他们治下的黎民!还是在近在眼前的河南。
    随着刘景平淡的叙述,袁隗、杨赐、袁逢、陈纪等人仿佛脸上被人当众打了个巴掌,刘宏也是面色铁青。
    “没想到在朕的王化之下,在京师雒阳周边竟然都会发生这等惨剧!!”
    刘宏声音阴冷,其中的怒气显得格外分明。
    “臣等有罪!”
    百官当即伏地高呵。
    “暮至一山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河北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南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看着朝中百官的惺惺作态,刘景面无表情,毫不犹豫的拿出了抄袭(划掉)--借鉴了后世诗圣杜甫的《石壕吏》。
    袁隗等人面色极其难看,这朱儁十万大军还不够?还自己征调男丁去河北?竟也不上报朝廷,我等朝廷大员,竟一无所知,让我等受辱,真真是岂有此理!!!
    诗是好诗,但是对朝中百官,关注点可就不是一首诗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