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秦王府口舌利器
作者:忆与卿书   我在三国当皇帝,被后世直播日常最新章节     
    趁着传信的内侍刚刚离去。
    刘景想着众卿要到王府议事,也需要准备不少时间。
    便拉着自己的两个好友来到正厅,先行坐下闲谈。
    刘景先展开自己的一些想法。
    “元直,瑜弟,现在有了这廉价又好用的纸张,孤心中有了些许想法,想要你二人,为孤琢磨琢磨。”
    “大王请讲,臣恭听。”
    徐庶和周瑜面色一肃,谈及正事,二人不再嬉皮笑脸。
    “孤记得大汉朝廷和郡国,之间的联系,是靠的邸。”
    二人点头。
    徐庶道:“大王,庶这段时日,读经看史,确实,在前汉时期,各地的郡国在那时候的国都长安,建立有邸。”
    刘景嗯了一声。
    “孤听闻,便是邸中的吏员们,搜集并将朝廷的各种信息传递给地方上的官员,信息写在竹简和布帛上,是叫做邸报吧。”
    徐庶拱手:“大王,真是涉猎广泛,不错,是叫做邸报。”
    刘景摸了一把自己光滑的下巴。
    “那也就是说,邸报其实就是朝廷向下级,或者说地方官吏,传达政令的通告。”
    刘景顿了顿,接着道:“据孤所知,凡皇帝谕旨、臣僚奏议、以及官员的升迁调任,大都通过邸报,由官员阅览知晓,从而将各种信息扩散。”
    周瑜和徐庶有些疑惑,但还是老实道:“大王所言极是。”
    刘景突然激动:“那要是,孤将这邸报范围扩大,不仅是传播范围,还有内容范围,统统扩大。”
    徐庶还是没迷瞪过来,感觉有点跟不上大王的思路啊。
    周瑜倒是眼中精光一闪,似乎懂了点什么。
    刘景没有卖关子,而是直接将自己的想法脱口而出。
    “你们看啊,现在的舆论口舌,都是掌握在各地的豪门世家、士族名门手中。”
    “他们在各地有着巨大的名望,更是把控着生产力和大量物资,势力可以轻松下探到自己家族所在区域的任何角落。”
    “将来若是与孤方向不一致,定为祸害,那么孤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除了把军权死死的握在手中,这点孤能轻易做到,而且还要掌控住整个大汉的舆论和思想,做到劲儿往一处使。”
    刘景霸气横生:“孤要办一份全天下百姓都看得到,摸得着的报纸。”
    “报纸?”
    “对,就是报纸!”
    刘景解释道:“报纸,顾名思义,就是写在纸上的报告嘛。”
    “现在有了造纸术、印刷术和秦王府的财力支撑,孤完全可以大批量的制造有着时效性的报纸,孤也不用那什么文人之言,要用大白话,用老百姓自己就能听得懂的话。”
    “这样不论是宣传什么东西,或者推行什么政策,只要孤的报纸能做大,接触面广,那么将报纸死死的握在孤的手中,便再没有人,有资格、有能力去曲解孤下达的政策和命令了。”
    “那么就算是孤未来侵犯了某些大汉蛀虫们的利益,他们也没办法煽动百姓同他们一起谋逆,来对抗朝廷和王师。”
    刘景的眼神明亮,那是希望的光。
    周瑜徐庶倒吸一口凉气,大王的思绪和前瞻。
    徐庶又转念一想,有些愁苦道:“大王,可是,咱大汉,没几个识字的老百姓啊。”
    周瑜也补刀:“不提京师,也抛开宜阳不谈。在地方上,下至整个乡里,能有几个识字的人,就已经不错了。”
    刘景倒是不以为意:“无妨,孤有锦衣卫,是孤打小将他们养大,亲自培养的亲信,也收拢了很多落魄文人,教他们识字,日常还习武,孤可以从中选拔一些,进入孤的报邸之中任职,孤连名字都想好了,就叫做报吏,负责带着每一期报纸下乡里之中,给老百姓读报,讲解。”
    “耳濡目染、日夜熏陶,日积月累,时间久了,老百姓也可以学到不少的汉字。”
    “孤再将自己的治政,策略,思索,刊登上报,这样,老百姓听得多了,得到好处,知道孤是站在他们身边的,所行政策都对他们有利,是为了他们好,那想来天下黎庶,都会坚定的站在孤的身边,支持孤,这样,孤所行之策将无往而不利,孤的兵马也将无往而不胜。”
    刘景自信满满。
    “更何况,不是还有这些吗。”
    随即莞尔一笑,刘景用手轻拍身边那厚厚的一摞书籍。
    二人恍然大悟,大王要办学了!
    ...
    关于办报纸的事,刘景是早就想搞了,报纸不但可以让信息快速流动起来,而且借助报纸这个舆论工具,也能够真正的左右整个大汉社会的舆论导向,这便是刘景最看重的功能了。
    说起大汉名门望族、世家豪门的影响力,上至朝堂,下至贩夫走卒,几乎每个阶层都被他们所把持,再加上这些士族诗书传家,在舆论影响最大的士林之中,不知道有多少人都是出身于这些世家大族。
    再者说,天下士族与豪门,同气连枝,交往甚深,就简简单单一句,天下士族是一家,刘景都会无条件相信。
    所以不论他们想做什么事,只需要发动自己的影响力,很容易就能将社会舆论扳到对自己有利的一面,然后借着这种舆论之势,向朝廷施压,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为了削减士族的影响力,同时增加秦王府对舆论和人心的把握,刘景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报纸这件神器。
    只不过想要办报纸,有两个问题一定要解决,一是印刷术及其改良,二是低廉的纸张,秦王府钱财众多,便不再刘景的考虑范围了。
    至于印刷术,那要下探到隋唐之时了,那时候有雕板印刷,主要用于印刷佛经。
    至于别的大部分书籍还是要靠人工抄写,不过想办报纸,别说是用人抄了,雕板印刷这技术都不行,成本高不说,速度还慢,所以必须改良,有了小白鹭的技术支持,活字印刷提前问世。
    刚开始刘景还觉得这东西简单,无非就是弄一些可以灵活拆卸和组合的方块字嘛,直接找了墨羽匠师,说了自己的思路。
    结果天工院真正去做了实验才知道,根本不是那么回事,第一次实验做出来的活字容易变形,还没用几次就不能再用了,于是天工院考虑后,改用烧制泥字,结果也没有成功,泥制的活字很难做。
    刘景无奈之下,只得发出王令,允许天工院使用各类金属烧制活字。包括但不限于铁和铜,要知道铁士用来打造武器和甲胄的,铜是用来铸钱的,刘景可以说是下了血本。
    但最后也还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瑕疵。
    刘景默然,只得留天工院的匠人师傅们,自行研究,不在催促。
    知道前些天,白鹭拿出的技艺手册,彻底帮助刘景打破僵局,迎来了昨日的大功告成,泥字和特质的木字,都实践成功,所以才让刘景大喜。
    造纸术也是一样的,因为这个时代的纸,别说是成书了,就是世家大族也舍不得这么做。
    就连皇帝刘宏,给刘景赏赐的时候,也会赐下来一些纸张,可见其珍贵了。
    不过这种纸,刘景并不怎么看得上,虽然价格贵,但是真的太一般。
    有时候一搓,还会掉渣、动不动就破缝。
    所以大多都被刘景上厕所给使用了,虽然当厕纸刘景都嫌弃它剌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