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君臣奏对出新招
作者:楚国隐士   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最新章节     
    第251章 君臣奏对出新招
    第二百五十一章君臣奏对出新招
    朱元璋此时真的挺纠结的!
    倒不是其他的,主要是,这禁海令乃是他定的“皇明实录”里的“祖训”啊!
    他是要拿着这东西让子子孙孙的老朱家帝王一路继承下去的。
    当初写这“皇明实录”的时候,他可是字斟句酌、字字揪心来着。
    他朱元璋固然在外人面前杀伐果断,似乎压根不在乎自己的名声、面子一般。
    可在子孙后辈那儿,他多多少少是要顾及一下名声的。
    既不能误了老朱家千秋万代的基业,也不能丢了他老朱家老祖宗的面子啊。
    总不能到时候子孙后代看着自己的“祖训”,在那儿怪罪他这个老祖宗昏庸吧!
    也正因为如此,对于自己定下的祖训,朱元璋是真的挺看重的。
    结果被胡大老爷一说,却好像哪哪儿都是毛病一样。
    这难不成真要取消?
    那到时候岂不是显得有些太过废物?
    想到这儿,朱元璋看着胡大老爷颇有些犹豫的问道。
    “惟庸,那你这意思,这禁海令,当真要取消?”
    胡惟庸一听这话,顿时一个激灵!
    这话问的可谓是诛心呐!
    这种国策,其实他一个如今一心摆烂的臣子能开口评价的?
    这帮着出出主意什么的倒也无所谓。
    可若是真没轻没重的说点什么不该说的,到时候出了事儿,自己岂不是又大麻烦?
    哼,这糟老头子坏得很!
    想到这儿,胡惟庸当即面色一肃道:“此事事涉颇广,乃朝廷国政。”
    “臣不过一介散官、学识不足、谋略不够,岂能在这等大事上置喙?”
    “此事,当由陛下一言而决才是!”
    朱元璋听到这话人都快被气笑了。
    不是!
    特么的,刚刚那个叨逼叨叨逼叨说着各种理由、道理,一条条一件件流利得不行的时候,你咋不说自己谋略不够、学识不足呢?
    敢情你就负责哔哔,真到了要做决定的时候,伱立马就缩了?
    你这未免也太谨慎了吧?
    可看着胡大老爷那低垂着脑袋一句话不说的模样,朱元璋彻底无语了。
    得!
    惟庸这是又开始谨言慎行了!
    这人怎么这一两年变得这么慎重了?
    真就是半点跟犯禁沾边的事情都不碰啊。
    不过,不得不说,胡大老爷能如此稳重,朱元璋还挺满意的。
    不说别的,就当前这一派谨言慎行的表现,老朱就表示很欣慰啊。
    这才是咱能安心使用的好臣子嘛。
    你要是真站起来指手画脚的跟咱说要如何如何治国、如何如何制定国策……
    那咱就得琢磨琢磨,你这厮到底是想当臣子还是想当皇帝了。
    跟现在这样提提建议,然后等着皇帝自己权衡,这多好啊。
    嗯,不错,继续保持!
    朱元璋也是个当了好些年皇帝的老手了,自然不能在臣子表现出了符合自己要求的举动的时候还去反对他。
    因此,他非常干脆的转头说起了今日里找胡大老爷来的本意。
    “惟庸啊,既然你不想说,那禁海之事,咱就之后慢慢琢磨去吧!”
    “嗯,顺便也让咱听听其他人的意见。”
    “毕竟,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嘛,这等大事还是不能乱来的!”
    “不过呢,咱今日里找你过来,主要还是有一件事。”
    “那便是你帮咱想想,这殿试,咱出个什么考题好呢?”
    “你本就是本届科举的主考官,之前的差事也干得让咱非常满意,那这殿试,你也帮着出出主意呗!”
    朱元璋这话说得特别的客气。
    可实际上,他也不得不客气。
    毕竟之前胡惟庸在本届科举当中干的各种事情,那可谓是大放异彩啊。
    至少对于他而言,本届科举选拔的人才反倒是他期望看到的。
    他还真想想看看,能从胡大老爷那一轮轮故意刁难的考题当中脱颖而出的,到底是何等的人才。
    当然了,也正因为之前的工作格外出色。
    那便更加不能让最后的殿试破坏了这大好的抡才大典才是。
    这不,朱元璋就得让胡大老爷出力了。
    胡大老爷听闻此言,倒也没慌。
    这事儿嘛,其实很简单的。
    最关键的是,殿试的考题,一般情况下皇帝本就会跟不少朝臣商量来着。
    也就是说,这事儿嘛,不怎么犯忌讳。
    那说说,也就说说嘛。
    想到这,胡大老爷正准备开口呢,忽然心头一亮,笑着说道。
    “陛下,臣这会儿忽然有个主意,虽然不知道靠谱不靠谱,但倒是挺有意思的!”
    朱元璋闻言一乐,遥指着胡惟庸笑骂道。
    “好你个胡惟庸啊,你是不是又想着什么乐子折腾那些个士子了?”
    “你这促狭性子就不能改改?”
    “算了算了,你先说说看吧,咱先听听再说!”
    胡大老爷被朱元璋这么一说,倒也没觉着过分,嘿嘿笑了两声后,这才朗声道。
    “陛下,刚刚咱俩不是在讨论禁海一事嘛?”
    “那不妨就以禁海的利弊为题,让那帮士子总结利弊、各抒己见呗!”
    “若言之有物,鞭辟入里,那么哪怕既能彰显这学子的本事,同时也能看出品性来。”
    “可若是辞藻华丽却空洞无物,满纸都是歌功颂德、阿谀奉承,那这等人趁早弄走吧!”
    “当然了,若是连具体的想法都提不出来,只能人云亦云甚至只会照搬什么经史典籍的话,那这样的也不能要!”
    “毕竟,这过了殿试,这些人可就要为官了!”
    “于大明计,这阿谀奉承之辈,将来怕是滑不留手;人云亦云之辈更是空谈误国的酸儒。”
    “唯有言之有物、踏实肯干之辈,才是陛下所需之才啊!”
    朱元璋越听越觉着自己把胡大老爷叫来叫对了。
    这事儿,还真就挺有道理。
    至少,于朱元璋看来,既能听听他人对于禁海一事的看法。
    也算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表率了。
    但与此同时,也正如胡大老爷刚刚所说,也看一看士子们的品性究竟如何嘛。
    挺好的!
    这事儿,就算是这么定下来了。
    正好,这会儿也到了饭点了,朱元璋干脆留下胡大老爷吃午膳!
    不过,这次则是红薯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