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大功
作者:人间流放   明月千里照卿归最新章节     
    普通的老百姓,对年是期待又彷徨的。
    无他,过年,对于家境窘迫的穷人来说,其实就是过关一样难捱。
    所以穷人就会这样矛盾,既对新年充满期盼,又更多是对富人衣食丰足的艳羡。
    若是这些怀着隐秘期盼和心酸渴望的人遇上天灾,则面临的可能是心灵的崩溃和肉体的消亡。
    年关将近,江南大地被严寒笼罩。天寒地冻之际,无数百姓在困境中挣扎,已有许多人不幸地被冻死。朝廷虽有开仓放粮,试图缓解百姓之苦,然而,仍有众多的百姓在饥饿与寒冷中走向生命的尽头。
    街巷中,寒风凛冽,吹过那破败的屋舍,发出呜呜的哀嚎。那些被冻得瑟瑟发抖的百姓,眼神中充满了绝望与无助。他们裹着单薄的衣衫,在冰天雪地中艰难地寻找着一丝温暖。尽管朝廷的救济如同一缕希望之光,但在庞大的受灾人群面前,却显得杯水车薪。
    然而更可怕的是,有个流言在迅速蔓延:这是德康之殇中殉难的五万江南子弟的英魂回来过年了,因为他们都是冤死的,怨气冲天,这才使江南遇上了百年难遇的寒流侵袭。
    这样的流言传出,最紧张的莫过于天顺皇帝。康德之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心知肚明,所以,他尤其不愿看到这样的流言甚嚣尘上。
    于是,天顺帝将准备回家过年的六部官员全部拎回朝堂,严命众官员出策出力,务必解决受困于冰雪中的灾民。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持续大量地往灾区投入粮食,并解决百姓的御寒问题,一切都将迎刃而解。
    但这需要大量的钱财,户部望着工部,工部望着礼部,礼部望着吏部,吏部望着刑部……刑部尚书双袖一卷,哀怨地望着兵部尚书。
    兵部尚书老脸一红,一撇美须气得哆哆嗦嗦。都看他干啥啊?朝廷的钱确实是都被兵部用了,那他也不是花到了他自己家里啊,而是全部投入了北伐之战啊。
    所有人都带着星星眼回望皇帝,国库空虚啊,不知道德妃娘娘娘家能不能再凑凑,或是贤妃娘娘家再卖一点儿压箱子的宝贝?
    天顺帝脸黑如锅底,正欲拂袖而去,殿外黄巾郎飞报:蕲州刺史李仲夏带着大批粮食和御寒冬衣及帐篷、栗炭等物资在殿外候见。
    李仲夏无疑是心忧百姓的,但他同时也是个能为自己揽名声的人。
    李刺史上殿,恭敬呈上奏表,首当其冲的一句,就是言辞恳切的一句“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这话一出,掷地有声,尽显他及李家的忠诚与担当。
    当然,李刺史也不是光说空话,他不但带来了救灾物资,还带了许多实质性的有力建议。奏表中,他从物资救济、工程建设、交通保障、社会秩序维持、祭祀祈祷等各方面,提出了针对当前雪灾的意见和建议。他提出,不但要对受灾百姓发放钱粮物资救济,还要打击社会上的囤积居奇和合理安置流民;不但要祭祀祈祷上天的保佑,也要注重灾后的农业恢复,比如朝廷提供种子和农具,适当减免赋税等。
    李刺史洋洋洒洒、事无巨细的一份奏表,同他风尘仆仆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整个朝堂看到了一位地方官员对国家的深深热爱与无私奉献。
    天顺帝感动地几乎当场落泪,他声情并茂地说:“李公不愧于朕之岳家,心系国家,胸怀大义。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使命,为众卿树立了榜样。在这艰难的时刻,他的举动如同一束光,照亮了国家前行的道路,也温暖了无数百姓的心。”
    面对皇帝如此盛赞,李刺史满面羞红,急急谦逊地称“陛下谬赞”。
    然而,话锋一转,李刺史却当庭透露,他今日之举动,乃受人两人牙慧。
    其一,他所做救灾策略,乃是照搬其父旧法,谈不上创新。当年,蕲州地区也曾受过严重的冰雪灾害,这些救灾策略,都是其父李老太爷总结出来的。老太爷已故去多年,且因其是皇后祖父,早被朝廷追封,实在没有必要再行褒奖。
    其二,蕲州能有余粮拿来救灾,得感谢农家家主木格。自去年木家主带木家在蕲州定居之后,就用其超凡脱俗的技术,使蕲州的农业生产力上了几个台阶,粮食产量也有了飞跃性的增长。木家主不但稼穑之术高明,还有着很强的气候预知能力。这次,江南大范围的冰雪灾害,蕲州受灾不大,就是因为听信了木家主提出的建议,提早采取措施的缘故。
    故此,李刺史恳请皇帝大力表彰农家,且在来年开春的时候,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农家的新式耕种之法。他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农家的稼穑之术,将惠及全民。
    此时,天顺帝才恍惚想起,夏末秋初的时候,李刺史曾经屡次上书,言今夏气候异常,恐怕到冬月将有冰雪之灾。只可惜,天顺帝当时一心沉浸在北伐失败的沮丧之中,哪里顾及得上这些?!
    片刻尴尬后,皇帝从善如流地传令全国表彰农家,并命全国百姓有条件的在来年春耕上开始仿效农家的新式耕种之法。
    皇帝欲封木格家主为勉农令,可惜没见到领旨谢恩的人。
    李刺史只得再次出列奏道:“臣本邀木家主同行,但此人……比较腼腆,他说受皇后娘娘大恩,能在江南富庶之地试验稼穑之术,已经感激不尽,还哪里敢要求朝廷的封赏。”
    “噢?此人莫非还跟皇后有关?”皇帝顿时动容,急于知道事情始末。
    李刺史就绘声绘色地讲了当初在殷家寿宴上和崔家百花会上,皇后娘娘如何两次邂逅当时还不是农家主的木格,如何被其人品所感,立意要帮助木家脱离战火纷飞的环境,好心无旁骛地钻研稼穑之术。
    “臣受皇后娘娘所托,当即行文益州州府,邀请木家举族搬迁至蕲州定居。之后,臣见到木格本人,更感他乃稼穑奇才,当即将蕲州辖下良田及佃农交付他管理。结果,仅仅不到两年的时间,他就使蕲州五谷丰登、穰穰满家。”
    是吗,月儿在那个时候,就知道要将木格这样的人才笼络住,让他大放异彩、造福百姓,真的是高瞻远瞩啊!
    萧长空一时失神。
    “皇后大功,李家大功,农家大功!且皇后正位中宫,腹育嫡皇子,待灾情稳定,嫡皇子诞生,当封太子!”
    皇帝感动,慷慨激昂之下,就说出了封太子的话。只此话一出,德妃派、贤妃派俱都面色难看,就是丞相谢熠,也眸色晦暗。
    风仪宫里,瑰月已经知道了前朝的情况。倒不是她这皇后当得权威盛隆、消息灵通,而是九家暗探金三胖及时告知她的。
    对风仪宫,皇帝还是不宠不废的状态,这令满宫持疑,不明白皇帝对皇后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应知,皇后即将临盆,她若是生男,就是嫡皇子,很大概率也是将来的储君。
    崔贞儿同沈蓉错失后位,如何能接受储君之位旁落?!
    但派往凤仪宫的眼线虽然能探听到些许消息,想对皇后腹中胎儿动手却万万不能的。皇后身边有几个忠仆不眨眼地盯着,此外似乎还有高人暗中保护。最重要的是,皇帝曾经在他们面前打过招呼,皇后此胎若是出事,定拿她们是问。
    沈蓉、崔贞儿又妒又恨,也无计可施,在章台宫,她们还不能失去皇帝的信任。
    懒懒倚靠在榻上的瑰月,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金三胖说话。
    金三胖很激动,木家主能受到朝廷嘉奖,他当然高兴,这是世人对九家的一种认同,是难能可贵的信任。
    可是,李姑娘似乎兴致不高,偷偷往红樱姑娘投去求告的目光,红樱只回他轻微摇头。
    金三胖就欲默默退下。
    “我记得,当初木家只是云南望族,却不是农家家主,他是如何成为农家主的?崔家就心甘情愿地放弃一派大家家主之位?”
    “这个我知道啊!”金公公立马精神抖擞,说起了木格上位的事情。
    “自从去年,木家全族在蕲州安顿下来后,就大刀阔斧地开始了新式耕种之法,结果到夏末秋初的时候,粮食产量就翻番。这事儿,在农家内部引起了轩然大波,一场关于农家根本之术的讨论就轰轰烈烈地展开了。这个时候,殷老去年在寿宴上夸赞木家主的话起了很大的定性作用。多数的农家成员包括很多平民百姓都赞成农家之本当为稼穑,而不是莳花。道理很简单,粮食能吃,而花草只能在温饱之后作谊性只用,崔家之术虽然玄妙,但论造福苍生,还是木格的稼穑之术有用。像这次雪灾,咱给灾民送上一些娇艳的花儿草儿的,不是找打吗?!”
    原来如此,瑰月心道,既然灾民的事情解决了,其他的,她也不想管了。
    深夜,久未至后宫的皇帝萧长空却被请到了金华宫。这得亏是皇帝心里的宠妃相请,也因为雪灾的事情勉强算是解决了,萧长空心情好,才愿意亲临金华宫。
    逗弄了一番二皇子,皇帝瞥了眼几番欲言又止的贤妃,竟升起三分腻味来。
    贞儿如此急吼吼请他来,莫非因为他今日当众说要立皇后腹中皇子为太子的原因?盯着贞儿产后也丰腴了一些的腰身,萧长空心里晦涩难辨。
    月儿为中宫,她的儿子自然是嫡子,立她的孩子为太子,不是理所当然的吗?为什么贞儿同蓉儿就是不能接受这个现实呢?这整个章台后宫当中,试问还有谁的家世人品能胜过月儿的呢?
    当然,不是说立了月儿的孩子为太子,他就不疼大皇子和二皇子了,相反的,他会给两个孩子更多的父爱,这不好吗?从来承受桂冠的人,也必须承受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可以想见,将来的太子,会受到比他过去更多的磨炼和训导,这也不见得是多幸福的事情。就像他当年,不也是羡慕过大哥的闲散和三弟得到的宠溺。凡事,左不过有得有失。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道理,她们不明白呢?!
    不晓得皇帝心里这些曲折心情的崔贞儿,心里也揣着很多的事儿。的确,她今日受到了冲击,表哥当众宣布将立皇后之子为太子,令她心里很不舒服。她知道,留给她运作的时间不多了,他必须在这之前有所行动,彻底断了李瑰月儿子的立储之路!
    那么——坤宁宫的事情,是不是可以利用一下?
    如果说,当今天下,谁还能动摇萧长空的心,崔贞儿已经不对自己抱希望,但她相信,坤宁宫里的人,还是能行的。
    “呵呵,看到陛下这样疼爱子瑜,臣妾真是好生欣喜。只可惜,姑妈她……若是她老人家能看到表哥您御宇天下,还开枝散叶了,不知该是怎样的欣慰啊!”
    此话一出,萧长空黯然。
    不久前,他送别了父亲、祖母,妹妹碧玉更是长眠在了苦寒的西隆。如今他在这世上的亲人,竟也就是月儿、贞儿、蓉儿和孩子们了。想到此处,萧长空心里到底泛起一丝温柔,他捋起崔贞儿鬓边的碎发,笑容晏晏。
    “贞儿最近身子如何,我记得往常冬日,是你最难熬的时候!”
    二人之间,久未出现这样的温馨来,崔贞儿就势靠进萧长空怀中,捏着嗓子,将衷肠诉说。
    “从前在娘家,受二房排挤,冬日克扣冰炭份例,我有陈年旧疾,自然格外难熬。如今,我贵为贤妃,又有陛下的疼宠,膝下还有二皇子,自然……也就没什么艰难的了!”
    摩挲着崔贞儿的头顶,萧长空动情地说:“都是当年为了救母亲,贞儿才落下这样的旧疾,贞儿之仁孝,自是值得我珍宠一世的。”
    将脸庞从皇帝的胸膛中拉离,崔贞儿也动情地说:“上天待姑母同表哥何其不公,若是有机会……若是有机会……”
    “嗯?”
    萧长空低头,不解崔贞儿言下之意。
    “若是有机会让姑母活过来,表哥愿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