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以夷制夷?小包的和平演变计划!
包府门口。
各大记者蜂拥而至,而且洋人极其多。
他们如同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般,争先恐后地涌向包国维,仰着头,无数双眼睛盯着包国维的一举一动。
似乎他打了一个喷嚏,摔了一跤,都需要记录在案,当做大新闻来看待。
站立在台阶之上,包国维居高临下,显然对于这种情况,已经是司空见惯了。
他随即露出笑容说道。
这些都没有的话,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这个时候,不知道从哪里,曹晏海窜了出来,紧紧护在了包国维的身侧,以防有人趁机刺杀。
“有劳。”包国维点点头,《活着》热销他是知道的,毕竟那些钱可是实打实地打在卡里面。
甚至还有了一个诨名,包疯子。
试问,在这个时代的华夏人,哪个没有受过气?哪个没有因为西洋人的傲慢和偏见,感到气愤和不甘?
“要事?”
方新川还站在旁边,顿时有些语塞了,他惊疑地看着包国维,好家伙千防万防,还是无形之中,给秉文这个混蛋给装到了。
最为关键的是,最后一段话,美利坚人提到,包国维的作品所展现出的华夏社会,让西方人改变了对于华夏人的偏见。
“《时代》周刊的评价指出,华夏过去六十年所发生的一切灾难,似乎都发生在主人公福贵和他的家庭身上。尽管接踵而至的打击可能令读者难以同情,但包至真至诚的笔墨已经将福贵塑造成了一个存在的英雄。
包国维的也是个怕死了,在衣服里面几乎时时刻刻都穿着防弹衣,就是防止有人对他图谋不轨。
乍一听,好像是很有道理,实际上细细琢磨起来,什么都没有说。
随即说道:“包先生,您对于这些报纸的评价,是一个什么看法呢,我听说还有不少西方人,因为看到你的作品,而对于远在东方的华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他也没有说些什么,点了点头,便吩咐司机出发。
原本包国维倒还是觉得没有什么,因为都是十分普通的夸赞,都处于一个正常的范围之内。
包给我带来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华夏人形象,从前西方对于华夏人的偏见,落后、愚昧无知、辫子、眯眯眼、满大人,这些曾经的偏见在包的作品里面,都得到了颠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坚韧不拔,具有韧性的华夏人形象.”
但他表面上,还是笑着对杰森说道。
这一点在近百年来,才得到了根本上的转变。
可在听到《时代》周刊的评价之后,包国维顿时有些绷不住了。
杰森看出了,包国维对于这些内容,十分感兴趣。
“对于钱钟书先生,我一直以来都是十分敬重的,有机会一定会去清华见一见,这位传说中的文学天才。”
上帝要是知道,你要成为一名华夏人,不知道是什么表情。
给予了华夏人很高的评价!!!
这不是包国维一个人的扬名,这是整个华夏族群的扬名啊!
曹晏海脸上露出疑惑,他感觉包国维手上基本上都是要事大事,哪有不重要的事情?
包国维听到这话,脸上一阵无语,心里忍不住吐槽说道。
助手少年当即从包里掏出一个笔记本,摊开递给了杰森,杰森随即念道。
“这些东西,真的有这么神奇,可以达到让西方人转变观念的程度?”
“包先生在美利坚得到了极大的尊重,那本英文版的《活着》,更是得到了热销,我这里有美利坚各大报纸的评价,包先生可以听一听。”
思考了一下,包国维似乎早有准备,指着一个方向说道:“去公共租界,约好了去见一见林玉堂先生,我有一件要事,需要与他一起商讨一番。”
只不过近来,几乎所有的风头都被包国维给盖了过去。
不同于其他人,一味地想要从包国维这里获取信息,杰森上来便倾向于为包国维提供信息。
“各位记者朋友们,麻烦让一下,鄙人不善于言辞,若是说出某些出格的话来,恐怕是会有些不好的影响。”
而包国维,则是在文学一途上,实实在在的利用作品,让西方人改变了原有的偏见,转而认为,华夏乃是古老而拥有智慧的种族,与其他人完全不同!
光光是这一点,便让方新川眼热了。
《活着》这部书是我呕心沥血之作,融合了在杭城的童年经历,以及在我华夏底层的所见所闻.”
林府。
“先前为了翻译出你这本作品的精髓,老夫可是抓耳挠腮了,不知道多少个日夜。”
包国维拱拱手说道:“还是得多亏了先生,若不是你,《活着》如今也达不成这个成就。”
林玉堂哼哼两声,他不是那种客套的人,有些奇怪地问道。
听起来怎么那么熟悉啊?
怎么那么像是后世,中文互联网上面的各种反思?
经典再现了属于是,只是这个再现穿越了百年,来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杰森的眼睛顿时一亮,为自己的小伎俩得逞而高兴。
他十分气愤地说道:“关键是你小子,就喜欢在细节处加一些奇怪的私货,我想要体现出原著的精华,就必须结合中英文的语境,做一个良好的转换,这实在是一件难事。”
“这是来自于美利坚《华盛顿邮报》评价,包的《活着》是一部朴素而不失去精妙的史诗,讲述了主角在华夏土地上,斗争与生存的故事,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残忍与商量的形象。
包国维也感叹说道。
公共租界。
包国维又说奇怪话了?那是正常的事情,包国维哪次不“口出狂言”了?
钱钟书今年大约刚刚满二十岁,去岁刚刚考入清华外文系,可以说是名噪一时的少年天才。
曹晏海在前座回头问道:“师父,咱们这回去哪里?去您的学校还是去拜访某位先生,师公的店里面似乎也需要帮忙。”
三八.六.一六六.二一一
“快记快记,这也是珍贵的资料。”
“哈哈哈,实际上这是一种战术,真正随意的文字,并非能够达到这个效果,我本来以为能够有三成的效力,已经很不错了,这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没有想到竟然能够达成这样的效果。”
包国维对于能够回答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回答。
但你还千万别沾染上一点半点,他包国维能够全身而退,你可以么?
你有人家的背景,有人家的家室和实力么?
“好啊!好啊!”林玉堂看着一条一条的好消息,脸上露出由衷地笑容,他看向对面喝茶的包国维,感觉比自己的亲儿子还要亲切上几分。
“记者先生,十分感谢你带来的分享,这些内容对于我很重要,感谢美利坚民众对于我的厚爱和支持。
而这正是包国维所想要达到的效果!
这也是,包国维在作品里面,埋下潜移默化的“私货”。
在这个“和平演变”概念,还没有普及的时代,显然就算是最为先进的西方人,也没有办法防范到“意识形态”攻击,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包国维的回答十分标准,也十分漂亮,他现在要做的不多,只要能够维持住,现在自己在洋人心中,放出光芒的地位便可以了。
包国维喝茶的手顿了一下,随即笑着反问说道。
可包国维的这本《活着》,如同在熄灭的干柴烈火之上,又添加上了一把火焰,燃起了美利坚乃至于西方的“华夏热”。
“当然,我也要十分感谢林玉堂先生以及马托斯先生,对于《活着》这本书所提供的帮助.后续对于《枪炮、病菌与钢铁》这部作品的翻译和国外出版,很快便会提上议程。”
听到包国维说出这句话,几乎所有的记者都后退了一步。
可饶是如此,杰森所念的内容还没有结束,他尽量让自己大声一些,吃力地说道。
回头一看,方新川早已经不知道被挤到了哪里去,本来还想带上他一程,如今也只好作罢了。
写文章,写小说也可以这么牛逼么?
林玉堂回想起翻译的过程,没好气地说道:“你家那几株玉兰花,一定要给我,移植到我家花园来!”
便觉得倒是自己没有见识了。
他再结合当前西方各方的反应,问道。
占着自己如今的地位,一边是学界泰斗章太炎的徒弟,一边师哥师长遍布整個文化界,另外一边还受到常光头的赏识,最为关键的是,这小子还被洋人喜欢。
林玉堂嘿嘿一笑,发出感慨说道:“让这些洋人服气,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他们傲慢且自负,百年来的掠夺让他们不可一世,而秉文伱这是真正让他们服气了。”
“我开始没有觉得什么,只是觉得你这些细节,如故事里面隐隐约约对于华夏人的赞扬,对于西方人的剖析和蔑视,这都藏在故事里面,不仔细分析判断的话无法察觉。”
原先澎湃如同潮水一般的问题,一下子便消沉下去一半了,许多记者面面相觑,顿时有些不敢说话了。
哗~
台下的人群顿时一片哗然,华盛顿邮报竟然会给予如此高的评价。
唯有一名黄毛外国人从人群之中走了出来,他手里拿着钢笔,另外一只手端着笔记本,身后还跟着一名矮个少年,跟着他一起记录,最后两相对照,便可以避免遗漏和错误。
旁边有人外国人,十分激动地说道:“包先生笔下的华夏令人佩服,我此生若是有机会,也想成为一名华夏人,这是上帝所允许的!”
这位先生,语出惊人,现在可是出了名了。
无非是说一些,似是而非,可有可无的废话罢了。
林玉堂并不喜欢钱财,唯独对于这些花草情有独钟,早就惦记上包国维院子里的花草好久了。
杰森咳嗽了一声,用有些不熟练的中文说道。、
这让包国维自然是眼前一亮,他点点头说道:“很高兴认识你,杰森先生,我期待能够听到一些不知道的消息。”
“啥啥玩意儿?!!”
一开始,他只是想要将《活着》作为一个突破口,可没有想到竟然有如此拔群的效果。
从各种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华夏人千年以来以此作为思考西方人是否应该”
“郭布罗·婉容小姐对于我的评价,我从来没有关注,今日知道后深表荣幸,但这位记者,你的称呼我需要纠正一下,清朝早已是过去历史,所以皇后一词实在是不够妥当,建议统一称呼婉容小姐,亦或是溥仪先生的夫人.”
“包先生,我是字林西报的记者杰森,我这边主要有一些来自于美利坚的最新消息,您是否想要听一听。”
对付起这些记者,包国维还算是轻车熟路。
包国维低估了洋人对于东方的向往和好奇心,自古对于西方人来说,东方便是充满神秘和财富的地方。
该死!老子也想要学文了!
这些都是包国维到了沪市之后,经常去的地方。
“我与章念月的恋情属实,对于其他东西,实在抱歉,涉及到私人领域无可奉告.”
在包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人物在动物本能与人性之间苦苦挣扎,包的描述风格冷酷且坚定,甚至让小说超脱了一般的范畴。
方新川还想着挡住拥挤来的人群,将包国维保护起来,没有想到这个小子竟然如此轻车熟路。
人群里面,当即就有记者催促旁边的记录员,这都是消息不怎么灵通的报社,能够得到外国的最新消息,也是一个不错的噱头。
不管是外界有多少的攻伐,有多少的抵制,包国维依旧还屹立不倒。
“美利坚《西雅图时报》提到,包没有过度煽情,没有华丽的辞藻,利用简单朴素的故事描述,告诉读者每一个沉重的悲剧都是痛苦的,读者能感受到孩子死去般的麻木力量。《活着》是一次残忍的阅读体验,但也深刻呈现出华夏人.”
但是美利坚各大报纸的报道,他还真是不知道。
“不知道林玉堂先生是否听过和平演变和意识形态攻击?”
“和平演变和意识形态攻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