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治粮荒得改吃大米
作者:南风听雨   翻云覆雨:从攻略尤物女帝开始最新章节     
    早在唐韵说出粮荒之事时,陈言就瞬间反应过来,明白了唐韵打的主意。
    不愧是一国之君,经商方面无甚头脑,耍权术倒是一等一!
    她召他来这,哪是想要封赏他,而是要把他逼到困境,让他想法自救。
    而那办法,就是解决粮荒之事!
    不帮忙,那就去文昌台受黄良阁的摆布。
    只有答应帮忙,她才会将他调到别处。
    可知道归知道,如今到了这一步,他也只有顺势而为。
    不然,跟唐韵对着干,后果可比跟黄良阁他们对着干严重百倍!
    “陈县令你未免夸口太甚,粮荒之事我满朝百官费尽心思,都未能解决,你竟说是小事?”久未说话的春官尚书俞世南不悦道。
    这事他们研究了这么多天,一直未能解决。陈言却说是小事,这岂不是变相说他们无能?
    “粮荒可分治标与治本两条路。”
    “治标,筹集粮食,应对眼前的粮食需求。”
    “治本,提升粮食产量,应对后续的粮食需求。”
    “正巧,这两条路,下官都有点小办法。”
    陈言从容不迫地道。
    既然决定帮忙,那他也不再藏着掖着,事关重大,这回就好好出点血,让这些家伙见识见识,干实事的人是怎么办事的!
    唐韵精神大振,急道:“快说说!”
    “微臣查过粮荒重灾区的粮食缺口。”
    “超百万人受灾,以最低标准来看,每日至少要四千二百石粮食。”
    “珠州主粮区下一季的粮食尚要四十余日,方能收割,因此合计要超过十七万石粮食方能养活那些灾民。”
    “而从朝廷各地粮仓调集,以及朝廷这段日子溢价收购的粮食,加上募捐,目前为止已筹齐约五万石粮食。”
    “所以如今的粮食缺口,大约是十二万石粮食!”
    “这一部分,本官会全权负责!”
    “在未来四十天内,分四次,每次三万石,将它们全部筹齐!”
    陈言沉声道。
    这话一出,全屋俱寂。
    十二万石粮食。
    一千四百多万斤!
    就算是和平年月的大周,举全国之力,要在四十天内拿出这么多粮食,也不是件易事!
    可陈言竟然说他一个人就能完成如此巨量的粮食筹备!
    “陈县令未免有些哗众取宠了吧?自粮荒以来,近二十天时间,大周举国之力,也未能凑到八万石粮食,你竟自称可以一人在四十日内筹齐十二万石粮食?荒谬!”程新元边说边摇头,一脸不相信。
    “此事下官可立下令状,若是办不到,那便以此命相偿!”陈言干脆地道。
    “好!既然如此,那本官自无不赞成之理!圣上,臣请依陈县令所言,立下令状!”黄良阁双眼大亮,急不可耐地道。
    想不到陈言竟然自己挖坑往里跳,倒是省了他的功夫。
    “陈言,你真有信心?”唐韵蹙眉道。
    莫说陈言,就算是把大周三大豪商家族全召到一起,逼他们筹粮,四十天内筹齐十二万石粮食,怕是都办不到。
    “陛下请宽心,臣既敢说此豪语,自有把握。”陈言充满信心地道。
    “好!既然如此,那便依你所言,来人!备上纸墨!”唐韵见他如此自信,略一犹豫,答应下来。
    当下叫人取来笔墨,很快立下令状。
    完事后,唐韵将令状收了起来,道:“此事便由何卿监督,所有事务,陈言均须与何尚书交待。”
    陈、何二人同时应道:“是!”
    黄良阁幸灾乐祸地道:“这治标之事已经有了着落,那治本呢?”
    暗忖最好这家伙再挖个坑,那自己更不用费劲了,等着看热闹就行!
    陈言缓缓道:“诸位大人可知,我大周为何缺粮?”
    方应台皱眉道:“陈县令何必故弄玄虚,自然是粮产不足,此乃世人皆知之事。”
    众人也无不露出鄙夷之色,陈言此子又开始哗众取宠了,装神弄鬼吊人胃口,玩弄口舌却根本没什么实际可行之策。
    陈言冷笑一声:“错!我大周之所以粮荒,乃是因为百姓只吃粟黍稷麦等,不吃稻米!”
    众人一下愣住了。
    何进尧下意识道:“陈县令,你是不是说错了?稻米?”
    陈言沉声道:“不错!要治粮荒之本,必须让百姓人人吃稻米!”
    这话有若巨石入水,顿时掀起滔天大浪!
    “这都什么胡话!”
    “稻米何其珍贵,百姓要吃得起它,那还吃什么稷黍?”
    “我就说此子只会虚张声势,连我等朝廷官员,也未必顿顿吃得起稻米,他竟敢说让百姓全都吃这个?”
    “疯了吧!你知道稻价几何吗?买得起一斤稻米,就能买十斤甚至二十斤其它粮食!”
    ……
    众人此起彼伏的声浪中,唐韵秀眉蹙紧,芳心暗怒。
    虽说她是有心将陈言逼至困境,逼他解决粮荒之事。
    但也有一份心思,是要他借此立一大功,好让这些老臣晓得他的能耐,那她要提拔他,便容易许多。
    可没想到他竟然出此匪夷所思之言!
    如今就算是在皇宫之内,她也已经让御厨减省粮食,曾经的主食大米改易为相对廉价的粗粮。
    可他竟然想要让所有人都吃上大米,这不是要解决粮荒,这是要解决大周啊!
    “何大人,请问麦子亩产几斤?”陈言没有理会他们,转头问何进尧。
    “这,贫地百斤,沃地二百斤,丰产之地可达三百余斤。”何进尧满头雾水,但仍然还是回答道。
    他是所有人之中对陈言信心最足的,虽然也觉得疑惑,但想到青山县人人都吃大米,心里隐隐有些期待。
    莫非,他真有什么惊人之举?
    “其余粮食呢?”陈言再问。
    “大体相同,不过有些粮食择地,若是平均下来,每亩耕地能得一百五十斤粮食罢。”何进尧继续道。
    “请何大人答我,若是平均亩产能提升至三百斤,粮荒还会有吗?”陈言得重地问道。
    “这怎么可能!”何进尧失声道。
    他虽没有亲事农耕,但这方面的事十分了解,三百斤可以说是丰沃之地遇大好年份,方有此产量。
    想要均产三百斤?不可能!
    “何大人尚未答我。”陈言追着道。
    “自然不会。”何进尧只好说道。
    “那若亩产再翻一倍,又会如何?”陈言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