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晚的电影场面非常热闹。
毫无疑问,与当时风靡一时的《少林寺》相比,《小街》演绎的苦情戏显得黯然失色。
甚至连那些不断重播的老片,比如《渡江侦察记》和《小兵张嘎》等,都要比它更受观众追捧。
但我却对这一类影片很感兴趣,例如《巴山夜雨》、《芙蓉镇》。
也许是因所处的位置不同,观众们是在看热闹,而我才是真正在感受导演心境的人。
时至今日,我也没想明白,为什么反映过去“十年”的电影会扎堆出现在这个年代,后来反倒少有了……
现在看来依然不失艺术水准的电影
然而,真正让人感到兴奋热烈的并非影片本身,而是现场的气氛……
就像马老师所言:“我人生最快乐的时候是一个月拿着 91 块钱当老师的那段日子。”
对于我来说,放映电影的时刻同样是生命中最为愉悦欢乐的光阴。
耳畔传来孩子们嬉戏打闹声、大人们对剧情发展的猜测议论以及卖冰棍小贩的叫卖吆喝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独特的生活乐章;
眼前则是飞舞的昆虫融入光影之中所幻化出的奇异飞棍景象。
那时那刻,心境格外舒畅愉悦。
而心中的愿望也异常质朴纯真——希望电影能够尽快结束,好早早归家安睡……
可当晚的情形却并不是这样的。
当第一\"卷儿\"影片播放完毕后,原本安静的人群不出所料地骚动起来。
我悠然自得地将放过的拷贝取下来,仔细检查并确认下一卷儿上标记的手写数字,然后动作缓慢地换上新的一卷。
这并非故意拖延时间、磨洋工,而是因为这段时间对于观众们来说至关重要。
想象一下,如果以 f1 赛车更换轮胎那样的速度操作,那并不意味着专业或有道德,反而应该给予人们充足的时间去处理一些必要的事务。
例如,可以抱着孩子出去解决生理需求、出去购买一根冰凉可口的冰棍,又或是与某些重要人物共同完成一些重要事项......
观察着人群,发现他们似乎都已全部回到座位上,正当我准备继续下一个步骤时,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背后传来:\"钱小子,把你那个喇叭整着,我讲两句......\"
无需回头看,便能知晓说话之人是谁。
除了刘忠之外,不会有人胆敢打断电影的正常放映。
我并未转身,只是默默地切换到相应模式,并将那个方形传声器从肩膀上方递给他。
紧接着,只听见他说道:\"喂......喂......我说两件事情哈......\"
刘忠从“西南山的苞米地已经下药了,希望大家管好自家的狗”,讲到“东大边的小杨树不知道又被哪个手欠的砍了做扬叉杆了”……
尽管他的演讲远没有四婶精彩,也没有一件事情是大家爱听的。
但大家也只好忍着,忍到他说出“好了,就这么多了,大伙儿都自觉点哈!”为止。
按下了开关,结束了这个乱入的小插曲,电影重新开始。
不经意间一回头,一根冰棍带着足够的凉意,差点就捅进了嘴里!
是刘莲……
在刘忠惊诧的目光和周围人的窃窃私语声中,给我送来了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