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环流三号”实验中心
作者:鹿游天下   他心通:我能看到万物数据最新章节     
    这样的降落方式不能说是从未见过,但也可以说是只存在于幻想和科幻电影和小说中。
    现在被华夏的一家企业轻而易举的使用了出来。
    不知道对这些工作人员的内心造成了多大的伤害。
    “我们····虽然失败了,但现在的华夏在航天领域的技术进展神速,我们米国作为世界霸主,自然是不能落后。”航空总署的负责人看着眼前的画面,完全不顾屋子里面充斥着死寂的味道。
    大手一挥,给大家伙加油鼓劲道:“我们作为世界顶尖的研究人员怎么能够在这个时候就放弃呢?!我们要奋发上前,超过华夏的技术才对。”
    可是。
    面对负责人的加油打劲,回应他的只有那老旧的中央换气扇在吱呀吱呀的作响。
    “算了···收拾一下,我····我去向总统汇报,争取一笔经费回来。”
    负责人叹了一口气,他们航天总署的设计和科研能力早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被砍的一干二净了,甚至连马斯克的spac都比不过。
    在这样的紧要关头,说让他们超过举全国之力探索太空的华夏?
    说实在的,他虽然口头上这么说,但···心里对自己也是颇为不自信。
    不过,说到争取经费。
    在场的工作人员顿时眼前一亮。
    确实,现在的华夏超过他们的技术实在是太多了,多到让自己已经难以应对。
    此时的他们本来都不知道要如何向上级交代了,但是一想到可以申请经费,他们的小脑袋瓜顿时转动了起来。
    嗯!~
    很快,他们就想到了如何向总统汇报。
    不就是换一个口径嘛?
    在航天总署的严密部署下,原本华夏的返回方式受到了严重的干扰,不得已启用了军用技术,即:“打水漂式返回。”
    这项技术本来应该是应用在军事领域······
    现在被我们航空总署给炸了出来,除此之外,华夏这段时间的航天技术进步飞快,已经超过了我们米国航天总署的技术储备和spac的技术。
    为了保持米国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更是为了在以后的太空领域保持先发地位,为米国争取更多的权益,我们现在已经大力发展航天技术。
    ·······
    不得不说,米国人在这方面确实是天赋异禀。
    不过,米国这方面的动态还算是冷静。
    欧洲那边则是不然。
    在火箭落地后的第二天。
    一帮子打着经济合作的政府高官们就到达了京城。
    在相关负责人的引领下,进行了多边会谈,达成了多项合作,甚至还主动归还了相当多一部分以往从华夏掠夺走的文物古玩。
    可以说。
    明泉集团这次的降落方式,不仅让明泉航天在世界上打响了名头,更是在政治领域帮助华夏狠狠的出了一次风头。
    本来因为华夏和米国在经济方面的竞争,受到米国挑唆,华夏周围的这些国家很多人都不安分,可是随着这一出事情之后,这些国家瞬间安静了下来。
    看向华夏的眼神也都变得清澈了许多。
    这些都是张旭以及大领导他们都没有想到过的事情。
    ·····
    环流三号实验中心。
    本来已经人声鼎沸的实验中心,如今已经门可罗雀。
    在这方面有建树的工程师和院士等等都已经前往了新的反应堆制造现场。
    现在留在这里的都是刚刚接触核工程的研究员,他们还大部分都是处于研究生阶段,对于这方面的了解还处于一个懵懂的状态。
    此时。
    苏教授作为留下来看家的“家长”,正在带着这群孩子们对“环流三号”进行新的调整。
    其实在以往,他们在“环流三号”的工作日常就是试错,想要找到一个在托卡马克装置中流体规律的金丝攻势,或者近似模型。
    反正不管他精不精准,只要能够运行起来,能用,就行。
    这是他们的最低要求。
    也是许多应用学科中都会出现的状况。
    而落实到具体的研究工作上,那就是:试错。
    一遍一遍的试错。
    运行一次,然后停机。
    在根据这一次和以往运行得到的数据进行比对,然后在对装置包括运行程序等等方面进行细微的调整。
    然后再一次运行。
    期望这次的运行比上一次的运行时间更长。
    当然。
    这种试错放在数以万计的可能性中,想要一次选中的可能几乎为零。
    可是,他们没有办法。现阶段,从材料到整体姿态,各个实验组和研究团队,都在想办法做出突破。
    可是。
    面对技术方面的停滞不前,他们也只能选择最笨拙的方式,一遍一遍的试错,来找到最终的答案。
    当然···
    实际上每一次的试错,都会带来很多经验,也会对装置进行大量的调整,不过好像命运就是这样爱捉弄人,他们进行试错的本子已经记录了一本又一本。
    可是,他们还没有找到最终的那个数据。
    如果不是国家赛给他们了一项资料让他们转换赛道并且取得了突破。
    说不准,他们五十年后还在进行不断的试错,直到找到一个能够稳定迟勋运行下去的状态。
    不过按理说,现在他们有了成熟的技术,完全可以放弃已经没有什么价值的“环流三号”,更应该全身心的投入到“金乌腾飞”计划中去。
    可,“金乌腾飞”计划的负责人制止了他们这种想法。
    “环流三号”不管怎么样,都在华夏的核工程项目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重要的是,“环流三号”是他们从无到有一点一点的搭建起来的。
    他们有着相当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用“环流三号”来培育新人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于是乎,在经过讨论之后,抽到长签的苏教授就被迫从“金乌腾飞”项目中离开,回到“环流三号”实验中心,教导那些新人,让他们尽快的成长为国家需要的人才。
    而回到“环流三号”的苏教授也坐不住,拿着自己在金乌项目中学习到的知识,对“环流三号”进行改造之后,还真的让他做出了一番成绩。
    至少q值突破了原本的限制,成功的超过了1,达到了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