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2章 都是韩爌的学生
作者:韧竹万杆斜   重生崇祯,魏忠贤没死,挺急的最新章节     
    这件事情着实有些突然和怪异,就连身为朱大典与洪承畴老师的韩爌,此刻也不禁思绪万千,不得不对此事深思熟虑起来。毕竟此事关系重大,容不得他有丝毫的疏忽大意。
    经过一番反复斟酌权衡之后,韩爌最终还是决定开诚布公地向崇祯皇帝表达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只见他恭恭敬敬地拱手施礼,然后缓声说道:“启奏陛下,微臣以为这洪承畴同样也是个贪婪卑鄙、品性恶劣之人,实在难以胜任两广总督如此重要的职务啊!”
    紧接着,韩爌稍稍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整理接下来要说的话语。随后继续说道:“朱大典和洪承畴是万历四十四年的进士,皆为微臣的门生弟子。如今朱大典已被传闻其贪鄙成性,他与洪承畴交往甚密,那么依微臣所见,这洪承畴恐怕亦是不相上下啊!”
    说到此处,韩爌微微皱起眉头,脸上露出一丝忧虑之色。他略微提高了声音,接着道:“微臣在内阁任职期间,曾屡次收到来自各地御史们的弹劾奏章。这些奏章无一不是指责洪承畴丝毫不顾恤民间百姓的疾苦,肆意杀戮无辜民众,甚至多次将俘虏残忍杀害。更为严重的是,他常常不分青红皂白地将整个市镇的百姓都视作流寇而赶尽杀绝。不仅如此,此人还贪污受贿成风,生活骄奢淫逸,挥霍无度,简直就是铺张浪费到了极点。尽管朝廷对其多次严厉斥责,但他却始终不知悔改,已然呈现出一种狂妄悖逆之态。微臣恳请陛下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轻易将此等人物外放至两广担任总督一职啊!”
    “这些事情都无妨,世间之人又岂能尽善尽美?这世上本就不存在毫无瑕疵的完人呐!至于那所谓杀良冒功之事,不过皆为坊间传闻罢了。即便此事确有其事,想来也只是一小部分边军之恶习所致,万不可将此罪责统统归咎于洪承畴一人之身啊。
    如今正值朕用人之时,切不可过多地吹毛求疵、锱铢必较。若一味苛求完美,恐难觅得可用之才矣。”崇祯皇帝面色沉稳,缓缓开口说道,言语之中尽显其作为一国之君的大气与胸怀。他毫不犹豫地否定了朱大典,但同时却毅然决然地启用了洪承畴。要知道,这二人可皆是传闻中贪婪卑鄙成性之人。然而,这种看似前后矛盾的用人态度,并未令崇祯皇帝心生半点心虚或慌乱之意。
    只见他目光如炬,炯炯有神地凝视着眼前的韩爌,接着又不紧不慢地继续侃侃而谈起来:“韩爱卿啊,若非你今日提及,朕竟是全然不知朱大典与洪承畴竟皆是出自你之门下,皆为你的学生啊。”
    朕心中着实感激韩爱卿啊!想韩爱卿一心为国,不辞辛劳地为国家遴选出如此优秀的人才,这等功绩实乃令人钦佩不已。
    且说这人品方面嘛,那朱大典与洪承畴二人即便将他们紧紧捆绑一处,恐怕也是难以比得上王尊德的。朱大典所担任的乃是天津巡抚一职,此职责任重大,关乎一方安稳。朕之所以尚未调遣他前往南边任职,并非是因他生性贪婪卑鄙故而不予重用,而是其现今所处之位亦至关重要,牵一发而动全身呐。
    然而,所谓好人,往往仅是品德高洁,爱惜自身清誉,宛如那洁白无瑕的羽毛般珍视自身形象罢了。
    但仅仅拥有良好的品德,未必就能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就如同那王尊德一般,他自以为是个清正廉洁、爱民如子的好官,可在朕看来,事实却绝非如此。
    自他出任两广总督这一年有余以来,除了向朕进献了一支尚在路途之中的葡萄牙炮兵队伍之外,再无任何值得称道之处。
    非但毫无建树可言,甚至还损失了半数的广州水师,真真是令朕痛心疾首啊!”
    崇祯皇帝端起茶杯轻抿一口,然后缓缓放下,接着开口道:“诸位爱卿啊,要说这洪承畴嘛,与他人可是有所不同的。
    此人虽贪恋钱财且热衷于享乐,但不可否认其确实怀有经天纬地之才,实乃难得一遇之能人呐!
    他既能在贪赃枉法、搜刮民脂民膏之时,又能兼顾为我朝江山社稷以及黎民百姓谋福祉。
    如此人物,便是朕心目中的良臣贤相啦!如今正值国难当头、内忧外患之际,朕亦深知无法奢求过多,毕竟当下时局艰难呐!”
    崇祯皇帝此番惊世骇俗的“唯才不唯德”之言论一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朝堂之下的众多官员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就连李邦华和孙传庭这般德艺双馨之人,竟也对此番论调高举双手,表示由衷的认同。
    站在一旁的韩爌听到这里,原本紧绷的心弦总算稍稍松弛下来。
    不过与此同时,他心底深处却隐隐升起一丝疑虑——难道说这仅仅只是崇祯皇帝的场面话?
    要知道,以老朱家一贯以来的行事作风来推断,他们怕是巴不得手下的臣子皆如那无私奉献的圣贤一般,不仅分文不取朝廷的俸禄,还得将诸事办得妥妥当当、漂漂亮亮才行呢!
    怎会突然之间就对这些贪婪成性的官吏如此宽容放纵起来?
    前几日那紫禁城中皇极殿广场之上,血流成河,触目惊心!
    那可都是些贪官污吏的鲜血啊,难道就这样白白流淌了不成?
    韩爌心中暗自思忖着,却不知崇祯皇帝对此事其实心知肚明。
    崇祯皇帝心里跟明镜儿似的,他清楚地知晓哪些官员是纯粹的贪官,而哪些则不仅贪婪还颇具才能。对于后者这种既贪又能的臣子,崇祯皇帝采取的竟是一种纵容放任的态度。
    像那朱大典和洪承畴之流,尽管他们肆意敛财,但只要不太过分,崇祯皇帝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若是将来真有一天他们变得不可收拾,大不了将其一脚踹至海外,让他们去当个总督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