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便宜不好捡
杰马勒和恩维尔、塔拉特这三人,被誉为奥斯曼三杰,这三人也是奥斯曼帝国境内一系列种族灭绝事件的主谋。
巴尔干战争结束后,奥斯曼帝国终于开始正视国内民族矛盾。
谁都没想到,奥斯曼帝国解决国内矛盾的方式不是出台政策缓解,而是进行种族屠杀。
短短两年之内,奥斯曼帝国以叛乱为借口,屠杀了至少100万亚美尼亚人。
对希腊人和基督教信徒的屠杀则是从世纪初开始,共造成大约150万人死亡。
让人尤其无法接受的是,这些死去的人都是奥斯曼人。
对自己国家的国民下手居然这么狠,“三杰”的成色可想而知。
杰马勒投降后,格奥尔基来到君士坦丁堡,希望乔治能把杰马勒交给希腊进行审判。
“可以,但现在不行。”
乔治原则上同意,但不会现在就把杰马勒交给格奥尔基。
杰马勒自己知道自己都做过什么,所以杰马勒的投降是有条件的,其中之一是必须保证他的人身安全。
杨科夫为了减少部队伤亡,同意了杰马勒的要求。
乔治要是把杰马勒交给格奥尔基,杰马勒死定了,而且还会是那种身败名裂,凄惨无比的死法。
这样固然让希腊人报了仇,但是对接下来的作战会产生严重影响。
乔治安抚格奥尔基,等战争结束了之后再说。
格奥尔基同意,但要求由希腊人负责杰马勒的看守工作。
乔治同意把杰马勒交给希腊人看守,唯一的要求是别把人给我弄死了。
还记得刺杀斐迪南大公的那几个人吗?由于那几个人都不满20岁,遵照奥匈帝国法律,不能判处死刑。
刺杀斐迪南大公的枪手普林西普被判处20年监禁。
被关进监狱之后,普林西普先是因为健康原因被切除一条手臂,随后被确诊肺结核。
这年代肺结核是绝症。
表面上奥地利人确实是没有判处普林西普死刑。
现实中普林西普生不如死。
普林西普的那几个同党,同样都是因为肺结核死去,无一例外。
至于是不是在狱中感染的,已经不重要了。
歼灭杰马勒军团之后,杨科夫继续向奥斯曼帝国首都推进。
同样是对费拉不堪的奥斯曼帝国,英国人却再次暴露了自己的真实实力。
和乔治不同,英国人很久以前就在波斯半岛布局,1908年英俄和解,其中有一条是划分了英国和俄罗斯帝国在波斯的势力范围。
奥斯曼帝国宣战后,英军首先在美索不达米亚展开行动,由查尔斯·汤森将军率领1.5万英印部队,向努尔丁·易卜拉欣率领的奥军发动进攻。
易卜拉欣的部队只有1万人。
面对英军的进攻,易卜拉欣示之以弱,先败后胜,将查尔斯·汤森率领的英印部队包围在库特。
汤森数次组织突围,均被易卜拉欣粉碎。
英军的援兵也被奥斯曼人击退。
汤森派人联系易卜拉欣,希望能以一种比较体面的方式投降。
易卜拉欣拒绝,命令英军立即放下武器,无条件投降。
3月2号,就在杰马勒向杨科夫投降的第二天,库特英军投降。
汤森投降的时候,兵力尚且有1.25万。
乔治接到报告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无语的。
德米特提醒乔治,对于增援埃及的俄军而言,英军似乎比奥军更危险。
乔治深以为然。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于是乔治给增援埃及的东印度第一军军长尤里发电报,提醒尤里不要相信英国人的任何承诺。
尤里指挥的东印度第一军由两個师组成,大部分士兵都来自东印度的建筑工人,军官是由移居东印度的俄罗斯人担任。
东印度的建筑工人,几乎都来自高丽和日本,部分来自东印度本地和周边国家,他们对于热带地区,比俄罗斯人更适应。
刚拿到东印度的时候,乔治还信心满满,准备在五年内,移民500万俄罗斯人去东印度,将东印度建设成为下一个阿穆尔。
现在已经15年过去了,在东印度的俄罗斯人不到100万。
去过东印度的俄罗斯人确实不少,也确实有很多俄罗斯人,曾试图在东印度定居。
很多已经在东印度购置资产的俄罗斯人,在经过一个冬天之后纷纷逃离。
俄罗斯的冬天是漫长而又寒冷的,通常被认为不适合人类生存。
东印度一年四季都是夏天,以俄罗斯人的标准衡量,也同样不适合人类生存。
东印度第一军共计3.6万官兵,卡登希望第一军以最快的速度前往前线,遏制奥军的进攻。
乔治给尤里的任务是守住苏伊士运河,英军的作战和尤里无关。
于是尤里就以武器不足为由,拒绝赴前线作战。这也是事实。
今年以来,俄罗斯的武器荒已经大大缓解,君士坦丁堡的步枪终于有了库存。
彼得格勒的步枪依然紧张,这和俄军的接连失败有直接关系。
乔治看战报都感觉心慌。
动不动就损失十几万,几十万的,也就俄罗斯帝国能承受这么大的损失。
武器先不说。
帝国的战争潜力固然雄厚,终究不是无穷无尽。
武器被德国人缴获还可以再生产,一名士兵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却需要20年。
第二次马祖里湖战役结束后,自战争爆发以来,俄罗斯帝国的损失已经超过150万。
还能有几个150万?现在应征入伍,愿意为沙皇作战的,可都是沙皇的基本盘。
萨克维尔·卡登很感激东印度第一军的到来,却不愿意为东印度第一军补足武器。
和俄罗斯帝国一样,英国的武器荒,现在也没有彻底缓解,很多新征召的部队,也是拿着木棍在训练。
英国要优先满足在法远征军的需求,在埃及并没有武器储备。
既然没有武器,尤里也就有充足的理由,拒绝赴前线作战。
没有武器怎么打嘛,难道去喷死奥军?
卡登希望尤里以大橘为重,先派有武器的部队前往一线,顶住奥斯曼帝国的攻击。
同时承诺会以最快的速度向伦敦求援,为东印度第一军补足武器。
尤里就呵呵。
求人办事得有求人办事的态度,这样可不行。
“苏伊士运河对于俄罗斯帝国来说同样重要——”
卡登提醒尤里,如果苏伊士运河被奥斯曼人占领,那咱们全玩完。
“所以我才会来这里,而不是君士坦丁堡。”
尤里隐瞒自己的真实目的。
即便没有这档子事,东印度第一军也不会去君士坦丁堡,而是在波斯湾,或者红海沿岸某处登陆。
卡登无奈,从英国地中海舰队的仓库里拿出5000支步枪,移交给尤里。
有了枪,总可以作战了吧?不可以。
奥斯曼人不仅有步枪,而且还有火炮和战马。
第一军啥都没有,怎么打嘛。
就在尤里和卡登扯皮的时候,英军在波斯半岛节节败退,完全无法阻止奥斯曼军队的进攻。
和英军的溃败不同,杨科夫在小亚细亚半岛的进攻可谓势如破竹。
在歼灭了奥军的精锐部队之后,奥军处于第二线的,全部都是刚动员不久的新兵,他们只能用于欺负欺负手无寸铁的希腊人和亚美尼亚人,面对俄军简直就是土鸡瓦狗。
3月13号,杨科夫在博卢击败伊斯麦尔·恩维尔率领的奥第7集团军。
第7集团军是匆忙组建的,火炮仅有100余门,杨科夫只用了四个小时,就突破了奥军前沿阵地。
由于时间紧迫,奥军来不及构筑完善阵地,临时布置的阵地根本没有纵深。
于是在俄军突破之后,可怕的溃败发生了。
3月份的天气已经开始转暖,由于博卢地区是山区,雪化的时间,比平原地区要晚一点。
奥军的溃败毫无秩序,恩维尔甚至没有留下后卫部队,奥军几乎是一哄而散。
山区的交通很糟糕,山路崎岖狭窄,且湿滑泥泞,背阳的地方还有积雪,踩实了之后就像冰面一样光滑。
很多奥军官兵在撤退的时候失足落入山沟,更多人由于道路被阻碍,根本无路可逃,只能乖乖举手投降。
短短两日内,第14集团军消灭1.5万奥军,俘获6.5万人。
杨科夫抓俘虏抓到手软,以至于部队不得不在博卢地区停留三天。
格奥尔基很失望,因为杨科夫没有抓到恩维尔。
这人也是“三杰”之一。
大概是俄军在小亚细亚半岛的高歌猛进,让英国人受到刺激。
3月17号,就在第14集团军抵达奥斯曼帝国首都的前一天,英国海军大臣温斯顿·邱吉尔派澳新军团在梅尔辛登陆,确保英国在小亚细亚半岛和波斯半岛的利益。
邱吉尔没想到的是,英军面对的不是杰马勒也不是恩维尔,而是穆斯塔法·阿塔图尔克。
在邱吉尔看来,连番遭到俄军沉重打击的奥军已是强弩之末,只需要在奥斯曼帝国这栋破房子上轻轻踹一脚,奥斯曼帝国这个欧洲病夫就会轰然倒塌。
这也不是邱吉尔的首创,这个论调在欧洲已经流传了半个多世纪了,自第十次俄土战争之后,全世界都等着奥斯曼帝国解体。
作为最古老的帝国,奥斯曼帝国的历史已经超过600年。
600年屹立不倒,自然是有理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