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官职买卖一事,宋晏清最终作出的判决令林小暖大呼痛快。
卖官者,除官籍,打五十大板,此后六代不得入仕。
买官者,缴收官帽,杖责五十大板,罚款一万两白银。充军一年,只管吃住,不发饷银。
林小暖原以为他会用什么凌厉手段,以儆效尤,没想到他用了这么一个损招。
宋晏清心思转得很快。
买官的不是手里有钱吗?那我就要了你的钱。
卖官的不是不在乎官职吗?那我就夺了你的为官资格,你的后辈也不要想着当官。
不是怕孙子饿死吗?那你们就全家去种地。
只要肯劳动,苦归苦,总归饿不死。
对此,林小暖唏嘘不已。
【好不容易考出了一点功名,却因此事丢掉乌纱帽,甚至断了后辈的入仕梦。】
【且不说后辈会对他们如何埋怨,只他们自己来说,也是寒窗苦读数十年的努力付之一炬。】
【是我的话,想想都要怄死了!】
虽说唏嘘,但对于宋晏清的考量,林小暖依旧拍手叫好,直呼高明。
此法既惩戒了买官卖官者,又为其他观望之人敲响警钟。
宋晏清没有明面禁止官职买卖之事。
他借着此事,让众人都看清楚买卖官职的后果。
忍受不了为官的清贫凄苦,想卖官?
可以。
但你要忍受后来人以及周围人的眼光,还要找办法寻求自己内心的平衡。
没能力通过科举选拔入仕的人,却依旧想做官是吧?
好。
以后朝中一部分官职明码标价。
你戴了这个帽子,就得给我办实事。
有能力就给你体验一段时间,做得好就给个“同献策”称号,以后有相关的事情你有权利提出建议。
倘若没有那个能力,还想逞那官威……
胆敢做错事,便是重罚。
罚钱罚板子,还要发配军中不给军饷。
这一办法实行之后,竟当真有一小部分官员决定卖官。
也有那么一些有钱有野心但没资格做官的人,冒着巨大风险买官。
宋晏清正愁国库没有钱,经此一法还能为国库增加一项进账。
此法风险虽大,却也能真的从民间考验出少有的能力强大之人。
当然,这些事都是交给吏部去办的。
宋晏清只管查账,核验实施效果。
官职买卖的风波平静之后,秋季也即将步入尾声。
如往常一般,宋晏清正看着御史台递上来的关于安王的奏折,冷不防看到有人规劝自己。
折子上说他年纪不小了,是时候考虑立后的事了。
宋晏清看了两眼,随手就将那折子扔到废话篓里。
桌案旁放着个竹篓,专门放那些大臣的废话折子。
林小暖不爱看其他大臣递过来的正经奏折,倒是喜欢看御史台的折子。
把它们当娱乐新闻看。
此时,她揣着看笑话的心态,在系统空间里假模假样的催婚。
【哎哟~官家您长大啦,是时候找个人成婚啦!】
宋晏清扫一眼那奏折,哼笑一声。
“成婚?”
他招来一名内侍,让他转告御史大人。
“你告诉御史大人,往后莫要再提我的婚事。紫宸殿那次后,每每想到小娘子,朕的心便如坠冰窟,飘雪落雨。”
“万万提醒御史大人莫要再伤害朕了。”
他说这话的语气太可怜了,十五岁的嘴,说出了五十岁的无奈。
突然听到宋晏清这么哀怨的语气,小太监先是一愣,而后下意识想笑。
可在官家面前他又不敢放肆,只好努力憋着。
憋笑憋得双眼都瞪大了。
系统空间里,林小暖也是捂着肚子笑。
【怎么就这么可怜了,哈哈哈哈哈哈哈!】
【你看小太监憋笑憋得脸都扭曲了!哈哈哈!】
宋晏清没好气地打开另一份奏折,扫一眼内侍的表情,自己也笑了。
“还不快去传话!”
小太监放开笑容,快步出了勤政殿,小跑着传话去了。
话是传到了,可御史台的人不愧是御史台的人。
一个个的,头铁得很。
三天两头催婚,连带着满朝文武都时不时会在奏折里提一两句。
事情传到太后那里,老母亲终于克服惭愧的心理,也忍不住出手了。
重阳节那日,太后办了一场宴会,请他下朝后过去。
远远的,宋晏清就听到一片丝竹之声,还有许多女孩子抑扬顿挫的说话声。
宋晏清脚步一顿,调整好心情才重新抬起脚走进御花园。
林小暖瞧着园子里的盛况,直呼夸张。
【太后这是直接把人找来让你选啊!】
冷不丁的,她在角落里看到一个满身怨气的人影,倒是有些惊讶。
【哎?你皇叔竟然也在?】
宋晏清跑去和宋闲站在一起,竟然也没有显得很稚嫩。
林小暖调整视角瞅了瞅他们俩,发表点评。
【嗯……该说是你少年老成,还是说你皇叔,emmm……风韵犹存?】
宋晏清右侧眉峰一挑,向身边的宋闲侧目。
皇叔?风韵犹存?
林小暖肚子里墨水不够,自知用词不当,连忙打哈哈蒙混过去。
【哎呀,就是说他长得年轻嘛!】
这句话,宋晏清表示十分认同。
太后招手让他过去说话。
最后结果当然是宋晏清一个也没看上。
太后试探着问了一下他的想法。
宋晏清说他没有想法,还让太后别忙活了。
林小暖打量着在场的少年少女,感慨了一句。
【还都是孩子啊!】
【现在这个年龄结婚,要是不小心有了孩子,对小娘子的身体伤害很大啊。】
宋晏清原本对这事儿就不着急,听她这么说更是坚定了心中的想法。
“阿娘,此事莫急。”
散了宴会,太后不太开心,有些自责,有些失落。
自从御史台开始催宋晏清成亲,朝堂之上的热点话题就变成了他的婚事。
毕竟国君的婚姻算是头等大事。
宋晏清每天被催婚,对此的反应都变得麻木。
立冬那日,有八百里加急战报送至朝堂之上。
“边境急报!”
“尚武国驻兵丹江河畔,新增十余万兵,于半月前夜里渡河,偷袭我方粮草库!”
“战火将起,军情紧急!”
“兵马粮草!边境急缺!”
“请求增援!”
大将军自请出征,宋晏清允了。
半月后,边境又有八百里急报。
“三战两胜,我军士气大增!”
“感念皇恩,幸不辱命!”
宋晏清高兴,大宴群臣。
一人送了一坛御酒,让他们回家喝。
“前线战事吃紧,我等在京都大肆宴饮不合时宜。”
“大败尚武国后,待大将军归来,再操办一场举国同乐的庆功宴,众卿何意?”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高兴没多久,又半个月,边境再次传来八百里急报。
“报——”
“太子齐亲临战场,敌方士气大增,我军不敌,连退三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