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永乐大典》
作者:寒庐煮酒   大明修道六十年,朕白日飞升最新章节     
    方形的紫檀木桌上摆着两堆五色土,朱厚熜坐在椅子上沉思。
    忽然他起身,运起神思之力。
    “叱”随着他一声轻呼,大明的国运汹涌地朝着两团五色土气运而来。
    紫檀木桌上的土层立刻发生了变化,土粒浮空仿佛被无形的大手揉搓。
    片刻的工夫,半空中出现了两条一模一样的五爪龙。
    虽然是用土捏成的,但真龙却栩栩如生,在透窗而入的阳光下,每一片鳞片都闪耀着玉质的光芒。
    只让人看一眼,就永远忘不了。
    他伸手将龙形握在手里,却发现五色土已经凝成一体,仿若金刚铁铸一般。
    “啪”
    随着神思之力切断气运联系,五色土又跌回了桌案。
    黄锦速度极快,可衣摆却纹丝不动。
    “主上,永乐大典农学部已勘定完毕!”
    黄锦顿了顿:“《永乐大典》全本也已经移到了文华殿。”
    “哦”朱厚熜微微颔首:“刊定好的书籍,现在何处?”
    “所有书籍均陈列在文华殿内,等候主上御览。”
    朱厚熜随即迈步,朝文华殿的方向而去。
    文华殿内麦福已等候在此,他身后十七八排宽大的书架,整齐地排列着封订好的书籍。
    朱厚熜刚迈进文华殿,鼻尖就萦绕着若有若无的墨香。
    他径直朝最左侧的一个书架走去,拿出一本蓝色封皮的书瞧了起来。
    “读书可以明智,古人诚我不欺!”
    朱厚熜一目十行扫视而去,越发感慨先贤的智慧博大。
    就好比他手上的这本《齐民要术》,对农业生产的技术和方法,以及农民经验的总结,收录之完整,内容之详实,令人惊叹。
    这些书都是特意从《永乐大典》中挑选出来,每一本都是标点标注的翻新本。
    他思索了片刻,看向一旁的麦福言道:“宣张璁和田锋入宫。”
    麦福拱手应下,转身离开了文华殿。
    朱厚熜自然地抬头,观察着书籍上空,庞大的气运团。
    而且这气运团还在缓慢的壮大,四面八方如小溪汇入大海,丝丝缕缕的气运,朝它汇集。
    朱厚熜若有所思,《永乐大典》是华夏历史上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毫无疑问称得上人道变革之物。
    而据他之前的观察,五色土和不同的气运相连就会出现不同的反应。
    但他目前试验过的部分无一例外,都会变为一种固有的形态,失去了之前互相纠缠的特性。
    他看了一眼天上的气运团,转身吩咐一旁的黄锦道:“黄大伴,将乾清宫的五色土都带过来。”
    黄锦的动作很快,片刻工夫就将东西带了过来。
    朱厚熜刚想动手,目光却停在了五色土上。
    他的五感很敏锐,发觉这五色土较之前,光泽暗淡了不少。
    再一抬头,白色的气运团也萎缩了大半。
    他心中暗自思量,难道这五色土离开了社稷坛,所拥有的气运还会逐渐消失?
    他轻叱一声,将《永乐大典》的气运团和五色土连接在一起。
    黄锦手中的土层立刻就变亮了,朱厚熜随手拨动左边的一团,右侧的土层也跟着变化。
    他笑了笑,望向天空中《永乐大典》的气运团,给他起了个名字——书运。
    他心中略一思索,或许是书籍承载知识,内容海纳百川,这五色土也就可以继续千变万化。
    思及此处,他更坚定了要将《永乐大典》继续扩充,并且将之传遍天下。
    这样气运才能更加壮大,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如果只让它束之高阁充当功劳簿,那才是天大的损失。
    可想了想,五色土的能量问题解决了,但依旧无法完成他心中的构想。
    忽然他灵光一闪,以器物承接天地人三运,那三者之间是否会有关联?
    就在他思索之际,麦福领着二人走了进来。
    “臣参见陛下!”两人皆是拱手一礼。
    朱厚熜点头回应,龙袍一震指向身后的书架。
    “此番召两位爱卿前来,却是为了《永乐大典》通传天下一事!”
    “啊”田锋闻言瞪大了眼睛,还怀疑是自己的听力出现了问题。
    要把《永乐大典》这样一部皇皇巨着传遍天下,难啊!
    张璁则表现得十分淡定,不慌不忙地问道:“陛下,能给臣多长时间?”
    “哦”朱厚聪略带欣赏的看了张璁一眼。
    “五年!”
    张璁默然不语,田锋更是面带难色。
    《永乐大典》全书二万多卷,汇集古今七八千种图书,别说五年,就是五十年也难以传尽天下。
    朱厚熜轻笑一声:“朕也不为难你们,不可能让百姓人手一本,只是让他们知晓,特别是与他们生活相关的,能够随口说出,就够了!”
    张璁缓缓点头,田锋却抢先回答:“如此,臣有把握接下这个任务!”
    看着朱厚熜满意的神色,田锋也不自觉带上了笑容,他感觉自己的机会要来了。
    张璁也郑重答道:“臣亦然!”
    “好!”朱厚熜神色一正:“先从农学开始,今年之内,遍传天下!”
    “各地情况不同,还须谨慎斟酌,选取适宜的书籍进行传播!”
    张璁两人点头道:“谨遵上谕!”
    朱厚熜挥挥手,田锋就离开了,张璁有事禀告留了下来。
    “陛下,臣参与修礼,却有一事困扰于心。”张璁拱手道:“孔子诞辰将至,我朝将派人前往祭祀,可孔子未登基称王,却封号大成至圣宣王!”
    他抬头悄悄看了一眼朱厚熜的神色,补充道:“孔子为万世师表,开儒学先河,却以王为号,臣以为不妥!”
    “况且祭祀孔子时,陛下以皇帝之尊,跪拜尊王之人,与礼不合!”
    “张爱卿的意思是?”朱厚熜点头对张璁的话表示赞同。
    “臣以为,可改孔子封号!”
    “为何?”
    “至圣先师!”
    此言一出,朱厚熜却只感觉,国运出现微微颤动,它下方的青色文运更是掀起了滔天巨浪。
    朱厚熜目光一凝,缓声道:“下一次廷问,就由张爱卿主持,讲一讲这易封号之事!”
    张璁当即长揖,按耐住激动的心情,言道:“谨遵上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