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此地富人多,油水足,速来!(求追读)
作者:凌波门小书童   大汉小吏最新章节     
    大汉此时已经有了纸,称为灞桥纸。
    但是灞桥纸过于粗糙,只能用来包裹食物或药材,不能用来书写。
    所以,大汉的信也都不是写在纸上的,而是写在竹简或丝绸上的。
    而写在丝绸缣帛上的书信,又有一个文雅悦耳的别名——尺素书。
    豁牙曾摆到樊千秋面前的是一个素色绢囊,上面绣着淡雅的云纹,一看就出自女子之手。
    这绢囊的袋口用几缕不同颜色的丝线仔仔细细地扎上了。
    这丝线缠络处还有块细腻的青泥,青泥上盖着一个花押。
    樊千秋拿起这个绢囊,细细检查了一遍,确定印泥完好,绢囊没有破损后,他才拆开了丝线。
    打开袋口,一股清幽的香气扑鼻而来,让樊千秋心头一荡。
    他撑开袋口往下倒了倒,几片干的芍药花瓣连同一封尺素书掉了出来,刚才的香味应该是花香。
    《诗经·郑风·溱洧》有云:“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男女结伴一起逛,相互戏谑喜洋洋,赠朵芍药】
    所以从先秦至今,这芍药花都是男女之间陈情表白的信物。
    樊千秋将这些芍药花瓣扫到地上,只觉得额头两边的太阳穴是一跳一跳地疼。
    那日,他已经清楚明白地回绝了陈安君“招赘”的请求,此女难道还不死心?
    樊千秋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打开手上的尺素书。
    信上只有寥寥数语,陈安君说了一好一坏两件事。
    好消息是南皮侯窦良同意陈安君带樊千秋登门,坏消息是窦良让窦桑林来处置此事。
    在陈安君看来,后一件事情是坏事;可是在樊千秋看来,后一件事情也是一件好事。
    “豁牙曾。”
    “诺!”豁牙曾自从上次见过血之后,比以前干练稳重了许多。
    “明日,带好兵刃,陪我到清明南乡去走一趟。”樊千秋说道。
    “清明南乡?”豁牙曾有些疑惑地问道。
    “正是。”
    “带几个人?”
    “你与我,两個人。”樊千秋抬手在两人之间比划了下。
    “这……”
    “莫要多问,我有数。”樊千秋提醒道。
    “诺!”豁牙曾也不再多话,领命而去。
    ……
    翌日辰时,天光大亮,和昨日一样,这一日也是一个上佳的好天气。
    日头当空,放眼望去,目之所及,看不到任何一片遮掩视线的乌云。
    这样一个好天气,出来设肆的行商也格外多,熙熙攘攘,将清明河的北岸塞得满满当当的。
    樊千秋带着豁牙曾一起乔装出行,挤在人群中,喜多过忧,对十一月的市租数目非常期待。
    很快,二人过了清明桥,就进入了清明南乡的地界,这是樊千秋第一次往敌阵的深处探索。
    行走在清明南乡的闾巷中,樊千秋虽然也看到了一些行商,但稀稀拉拉的,实在难成气候。
    樊千秋一路上留心数了数,判断最多只有清明北乡的两成。
    如果说清明北乡是后世的尖沙咀,那么清明南乡就是屯门。
    肥瘦区别,一目了然。
    “豁牙曾,以前常来清明你南乡吗?”樊千秋问道。
    “常来。”豁牙曾有些不好意思地咧开嘴笑了笑。
    “为何?”
    “清明南乡的斗鸡寮和娼院最多,二三子平日得了钱财,都愿意来此处耍一耍。”豁牙曾倒是很老实。
    “是比我们清明北乡要多许多吗?”樊千秋问道,大汉盛行走狗斗鸡六博之事,他还都没有去见识过。
    “多许多,最南边的槐里,有一条岔道全是斗鸡寮,通宵达旦,整夜整日地闹腾。”豁牙曾非常羡慕。
    “整夜?不用宵禁?”樊千秋问道。
    “这些斗鸡寮都建在私人的宅院中,和娼院一样,都可以留宿饮食,不碍事的。”
    “原来如此。”樊千秋感叹着点了点头,看来这清明南乡是长安的娱乐中心了。
    “那条岔道中起码有二三十家斗鸡寮,一日流过的钱财,加起来恐怕有十几万钱啊。”豁牙曾又补充道。
    “这全都是富昌社的产业?”樊千秋问道。
    “倒不是,”豁牙曾似乎有些不确定地说道,“听说以前都是富昌社的产业,后来报效给南皮侯了。”
    巧取豪夺,原来如此,在侯爵面前,再大的私社也不过尔尔。
    想来,这富昌社的传承比窦家长远得多,可是在绝对实力面前,富昌社只能暂时低头。
    这许多年来,不知道富昌社被窦家掏空偷吃了多少。
    也许,背后的纠葛比这更加险恶:陈家只剩下一个孤女,说不定也和这窦家有关系呢。
    樊千秋心中再次感到一阵恶寒:窦家的吃相未免太难看了。
    “如此说来,这些斗鸡寮和娼院,全都是南皮侯的产业?”
    “最大的几家,想来是窦家的。”豁牙曾毕竟只是个微末的无赖子,对内部并不了解。
    樊千秋若有所思,若是将这些产业吃下来,岂不又是一大笔进项。
    即使不将这些产业吞下去,而是好好地把市租收上这么一收,也是一件极好的政绩啊。
    看来,和富昌社联合收市租,也不是不行。
    二人边聊边走,并没有在路上耽误太多的时间,最终在巳初时分,来到了富长社院外。
    富昌社不愧为家大业大,是一座三进三出的宅院,在闾左低矮的平房里显得鹤立鸡群。
    万永社虽然经过了几个月的整修重建,但规模仍然远远不如这富昌社。
    骆驼死了不倒架,落魄了也是爷,这富昌社危机重重,家底子还是厚。
    此刻,在这富昌社的院门外自然是热闹非凡。
    在十几匹高头大马的嘶鸣声中,八九辆轻便华贵的轺车在日光下熠熠夺目,一看就价值不菲,起码值十万钱。
    幸好今日是徒步走来的,若是乘那辆破牛车来赴约,恐怕要沦为笑柄。
    除了香车宝马之外,门前还聚着三五成群的私社子弟,一个个都面目不善、身形魁梧,当是私社中的骨干打卒。
    樊千秋停在二三十步之外,眯着观察这门前的情状,心中有些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