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法与儒
作者:今令冷泠   人在秦时的我真没想进步最新章节     
    第251章 法与儒
    天下论武?荀况听到这个词想的却没有杨崇那么简单。
    杨崇这个新的齐王虽然已经占领了临淄城,齐国各地的城池也是望风而降,但杨崇想要捋顺齐国内部那错综复杂的关系,进而彻底掌控齐国,所需要做的事情还有许多许多。
    在这样的情况下,杨崇却要大费周章地进行什么天下论武,杨崇真的有这般不务正业吗?
    虽说杨崇的确是以武功见长,以青年之资就已经成为了天下间的绝顶强者,可见杨崇在武功一道上的天赋和投入的巨大的精力,但若由此就说杨崇是可以为了武功而不顾一切的人,荀况却是万万不会相信的。
    杨崇如果只是单纯的武痴,现在就不会入主齐王宫,成为大半个齐国的主人了。
    所以,他必然有着什么阴谋。荀况的视线在杨崇的身上多有停留,他在分析着杨崇的动机,试图窥测出杨崇可能存在的阴谋。
    他难道是想要将诸子百家的高手汇集于一处,一网打尽不成?只是,不应该啊,如今七国间的战争才是主流,七国君主即使不喜欢哪一家也不会对其出手,毕竟对于王来说,六个才是真正的敌人,诸子百家的争斗还真的不被七国的君主放在眼中。
    对于杨崇来说也是如此,接下来杨崇的朋友或是敌人只有六国,这个时候的他绝不会分散精力对诸子百家出手。
    “荀先生不会以为我是在算计诸子百家吧?”杨崇见荀况迟疑,索性直接道破了荀况的心思。
    与焰灵姬之间相互猜心思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但杨崇却不觉得与一个老头猜心思会是多么美妙的事情。
    “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面对杨崇的询问,荀况有些措手不及,但很快就反应过来,用半是玩笑半是试探的言辞回道。
    “诸子百家还不够资格成为我的对手,荀先生也不用试探什么,寡人只是单纯的为了武功,我已窥天人之道,正当勇猛精进,少不得博采众长,走出那一步。”杨崇道。
    “那一步!”荀况听到这里露出了怅然之色,杨崇说的这些话别人大概率是听不懂的,但荀况却不在此列,因为仅以修为而言,他与杨崇其实是同等的存在。
    只不过相对于杨崇这般擅长战斗的宗师,荀况对于战斗方面相对是不那么擅长的,但即使是再不擅长战斗的宗师也是宗师,对上所谓的一流高手依旧是碾压的存在。
    看着杨崇一副对未来充满自信的神色,荀况只觉得人间不饶人,在杨崇的身上他感觉到了浓郁的生命气息,而他的年龄却已经很大了,虽说这些人来境界多有精进,但更进一步的道路却是怎么也看不到。
    他是做学问的人,若是一身所学不能得到有效的实践,那也只能是空中楼阁而已,看似漂亮,却终究是少了一线,少了突破到最后一步的机会。
    “荀先生的王霸之术很有意思,只是,任何一种学说,所谓的圆满不能是只写在纸张上的,唯有落实在现实之中才能证明它的价值。”杨崇道。
    荀况在后世的历史中名声不太好,很大的程度上就是因为荀况的弟子李斯在践行荀况的那一套理论时失败了,虽说这不全是荀况的锅,但荀况却多少都是这些问题的影响,以至于在后世被传统儒学视之为异端。
    但以杨崇后世的目光来看,荀况的学说其实更适合作为一个国家的治国思想,只不过是秦王政那些人走歪了而已。
    所以杨崇很有兴趣将荀况招入麾下,即使是给对方一个相国之位,杨崇也是愿意的,不过,荀况的弟子,像是李斯、张苍这样的人追求的才是功名利禄,让他亲自现场与自己的弟子变成同等的存在,他却是未必愿意,所以杨崇不免是要用出一些手段的。
    “大王莫不是想要招揽我不成?”荀况心动的同时却是猛地提起了警惕。
    “难道寡人没有资格招揽荀先生不成?”杨崇反问道。
    “以大王的文武之才,恐怕无人能够在大王的面前自傲的起来,只是老朽已经太老了,却是不能为大王效力了。”荀况道。
    对于杨崇的示好,荀况若说自己没有心动,那完全是在骗自己,但他终究不是自己一人,他的身份牵连到整个儒家,一旦他选择了站队,那几乎也就代表着儒家站队了,而诸子百家的生存之道就是游走于七国之间。
    七国之间的争斗为诸子百家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空间,但若是哪一家彻底站队了哪一国,说不得就要遭到其它国家的严厉打击了。
    从这一点来说,随手几十年的墨家就是如此。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荀况是绝对不会明确站队哪一国的。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杨崇自言自语道,他是在给自己说的,但他知晓荀况一定会听进去。
    “大王倒是好文采。”荀况谐谑道,他只能用这种玩笑来掩盖自己的心动。
    “这些事来日方长,我相信很快荀先生会给寡人一个满意的答复,还是方才的话题,寡人要先生代我邀请诸子百家高手,天下论武。”杨崇回到了之前的话题。
    “好,但是大王要保证您绝不会对诸子百家的高手动手。”荀况无奈道,如今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杨崇道。
    “可以,我会代大王邀请诸子百家的高手前来临淄。”荀况应声道。
    “如此,寡人与先生就可以共享盛事了。”杨崇笑道,此事若成,剑界必然会演化出一种可以达到这个世界极限的武功,甚至可以让杨崇在宗师之境成为无敌。
    在送走荀况后,杨崇再次陷入了忙碌之中,不久后,来自齐国各地的官员无论是带着怎样的心思,都来到了临淄,等待着命运的裁决。
    在他们等待了三天之后,杨崇这位新齐王也就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对于诸位的才能,寡人并不了解,但寡人也知道,齐国离不开你们。”在齐王宫的大殿上,杨崇环视着殿内的二百多名官员,这里面的人他一个也没有见过,但没见过归没见过,对于这些人,杨崇已经有了足够的了解,此时只不过是将情报、档案中的信息与现人做出一个真的对比核实而已。
    杨崇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着,二百来名官员俱是屏气凝神,当杨崇在他们的身上核验着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时,他们同样也在揣测着杨崇的心思。
    “所以,寡人今日要考验你们一番,看看你们是否能够继续升任之前的官职。”杨崇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科举制是一项很有意思的制度,对于这个时代来说也算是一件大杀器了,至于科举制在这个时代会不会有水土不服的情况,杨崇却是不怎么担心,毕竟诸子百家经营两百余年,在这个时代,已经培养出了一个庞大的读书人群体,其中的一些人固然能够通过出身或是财富这些条件跻身朝堂,但更多的人却还是难以涉足朝堂。
    而科举制正是为这些人准备的。
    墨家之于工程,儒家之于教化,兵家之于战争,法家之于司马,阴阳家的天文历法,农家的农学、医学、百业之术,对于杨崇来说都是需要的。
    至于如何去统筹诸子百家,让观念、学说不同的他们为着共同的目标前进,杨崇也已经有了初步的计划,七国的战争无论如何残酷,但终究还是有着共同的价值认同的,诸子百家之间也是如此。
    一切都是为了这个世界的文明进步。对此,杨崇早就已经想好了。
    “考验?”大殿中的众多官员有些意外,但很快就平静下来了,这样的事情在齐国其实算不得有多么特殊,当年齐威王就这么做过。
    那时的齐威王在全国对各城的主官进行考核,优异的升职,不合格的烹杀,这个故事齐人是从小听到大的。
    很快,一群内侍已经抬起一张张小案几进入了大殿,笔墨纸砚也已经送上来了。
    就在众人以为杨崇会出题时,杨崇却让人给每一个人送上了一个竹筒,里面的才是试题,每一个的人试题都不一样,考验的不是众人的知识,而是众人的能力。
    这场考试一直持续了三天,直到第三天暮色降临,这二百多名官员才从齐王宫中离开。
    而他们留下的试卷则被杨崇带着人送到了稷下学宫中荀况的住处。
    “大王,老朽年老体衰,实在当不得这样的差事。”荀况看着面前堆积的如同小丘的试卷,脸色尽是苦涩。
    别看面前的试卷看起来不怎么多的样子,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山丘而已,但这些却是用纸张做成的试卷,若是换成竹简的话,说不得就要堆满整个房间了。
    而且这些试卷不仅仅是工程量的问题,同样也是人情世故的问题,杨崇有意以这些试卷作为标准考量齐国各地官员的任命去留问题,这也就意味着荀况若是接下了这份差事的话,整个齐国官员的前提都要系在他的笔锋之下了。
    考核合格的官员不见得会感激他,但考核不合格的官员必然会对自己恨之入骨,对于这一点,荀况很清楚,所以他是万万不能接下这份差事的。
    杨崇当然也知晓荀况的顾虑,但他既然已经将东西送到了荀况的面前,自然是有把握让荀况接受这些东西的。
    “荀先生何不先听听寡人是怎么说的,然后再做决定。”杨崇施施然地拉开属于荀况的座椅,直接坐了上去,一点也没有将自己当作外人。
    “即使大王能够说出一朵花来,即使大王将鬼谷子或是公孙龙这两个最擅长嘴皮子的老家伙请来,我也绝不会被说服。”荀况想要用自己的强硬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笑话,他能活到这么一大把年龄,对人情世故方面的钻研可是有着大功的。
    得罪人的事,在必要的时候荀况会去做,但得罪大半个齐国官场的事情,荀况却是绝对不会去做的。
    “关于法的问题,寡人有着一些属于自己的理解,荀先生可以听听。”杨崇不管荀况的态度坚决,只是说着自己想要说的话。
    荀况不理杨崇。
    “在遥远的过去,在先民之间还没有法这样的概念,但那时人们也需要维持既有的秩序,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有着规则就在约定成俗中出现了,在后来,人们发现这点约定成俗的东西很容易被人篡改,所以有人将这些规则书写成了具体的文字,将其公之于众,这样就没人能够肆意篡改规则了。”杨崇道。
    “大王说的是郑国的国相子产铸刑鼎之事。”荀况终究还是没能控制住自己那难以安分的舌头。
    杨崇并未理会荀况,而是继续说道:“将成文法发展的最好的莫过于秦国,秦法之严密,冠绝七国,但正因为其太严密了,所以又有着过于严苛的嫌疑。”
    “甚至可以说是僵化,这个世界的变化无人能够穷尽,又怎么可能被一卷法典尽数囊括。”荀况说完就想抽自己一嘴巴,这样嘴怎么就不像是他的呢。
    “所以寡人想到了另外一种思路,也许可以改变这种情况。”杨崇道。
    “什么思路?”荀况此时很想离开这里,但此时他的理智已经不能再支配自己的行动了。
    “将各地的传统习惯融于法之中,就以这些试卷为例,里面是我让各地官员将这些年各种案例的判词的汇总,从这里面,差不多可以看出齐国的法与社会风俗,我们将其中合理的案例判词汇总起来,若是日后再有相似的案件发生,就以其为标准……”
    “大王说的是以法为核,以风俗为尺?”荀况震惊中带着巨大的惊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