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放榜前夕,打探消息
作者:胖达爱生活   农家女的科举日常最新章节     
    主阅卷官冯博士拿到副阅卷官们送过来的最终五十份考卷时,不由瞪大了双眼,看了一遍又一遍上面的圈圈。光这样,还不够,她还用手中的毛笔杆子指着最上面一份卷子,数了好几遍,这才确定是十个圈没错了。
    不禁稀奇地“咦”了一声,心里想得却是:这群屁事多、固执己见、风格不一且难搞的同僚们,怕不是吃错药了吧!
    也不怪她这么吐槽,主要是这群祖宗的搞事能力,她真的是怕了。
    记得有一次郡学大考,最终要选出前十名出来。
    谁知,她的这些同僚们,都有各自钟爱的文章风格。
    何教授,外号“老古板”,最爱一板一眼且辞藻华丽的文章,恨不得一篇文章上,全是他最爱的之乎者也。
    郑教授,人称“多愁公子”,他的文章风格多为婉转含蓄,写得最多的就是些风花雪月之类的作品,也是因着这个原因,最受风月场所女子们的钟爱。
    卫教授,倒是什么都不挑,只要文章写得好,他都欣赏,被戏称为“白面书生”。
    尹助教,想到这位,冯博士不禁揉了下额头,在她心里,这位绝对是“刺头”一般的存在。
    最喜文章朴实,内容言之有物......对于水利、建筑方面,有着超乎常人般的吸引力。冯博士一想到郡学里面那刚建没两年的小桥和她喜爱的凉亭,被这家伙,连夜带着弟子给拆了,就心痛万分......
    ......
    不过,话说回来,郡学那次大考,这几人竟然为了各自喜爱的文章得第一,骂了两天一夜,不带睡觉的那种。
    冯助教倒是没有参与其中,但是她也不是什么好人,每当其余几人骂累时,她就跑出来煽风点火,导致原本一天就能结束的争吵,反而延长了一日。
    这样想着,冯博士不禁偷瞄了眼下首这十人,然后,就见他们一脸期待地等着她做些什么。
    冯博士心知肚明,不过她也好奇,是什么样的卷子,能把这十位喜好不一的麻烦精们的嘴都给堵上了。
    于是,伸手把最上面的卷子拿了过来,准备赏析一二。
    可是,谁能想到,这一看就入了迷。
    特别是遇到好的文章,还免不了激动大笑几声。
    什么,“从未在经义文中,见过如此逻辑畅通、娓娓道来、极具说服力的好文章”、“好好好!这破题妙啊!”、“文气雍容,得虞廷赓歌之意,这个“赓”,犹如点睛之笔......”、“好一句“水静则舟安,水怒则舟覆”。”......“这方程式倒是稀奇,用之解法都容易了很多。”......“妙啊!妙啊!这篇水患之论,笔力老练、见解独到,策略新奇......可以说落于实处都不为过。”
    等所有题都看完后,冯博士意犹未尽,但是考虑到时间有限,她拿起手边的朱笔,在卷子上画了一个比之其他副阅卷官都大红的圈。
    心里想着:“此乃大才、全才也。”
    ......
    大夏院试放榜时间,一般要五日左右。
    在这期间,诸葛云疏几人受到了汉乐府一名童生的邀请,参加了一次文人聚会。
    其实,也就是这次参加院试的童生中,成绩较好的那一批,各府城天骄们。
    因着年纪大多不大,这一次的文会地点,选在了汉乐府最大的一家茶馆,名为茗香楼。
    诸葛云疏几人到的时候,就有一名穿着讲究的书生,从里面迎了出来,此人正是这一次文会的牵头人,卫澄。
    也是汉乐府院试的府案首。
    诸葛云疏几人被客气的请到茗香楼二楼的一个大包间内。
    这时,里面已经坐上了不少人,除了秦霜玉她们,就连杜瑞也被请了过来,总之一眼看过去,有不少叫不上名字但面孔熟悉之人。
    一盏茶后,文会正式开始。
    这一次,根据主人的喜好,这一场文会以作诗为主。
    卫澄先在纸上写了几个字,然后由他身边的小厮举起来展示在大家眼前。
    诸葛云疏抬头看去,要求写一首关于荷花的诗。
    此时,正值夏季,这个题目倒也是应景。
    诸葛云疏也没有想在这个时候就出风头,于是从她的存稿中,拿出了一首关于荷花中规中矩的诗词,写了下来。
    诸葛云瑾、王怡和张皓三人,也都是对于作诗不大感兴趣之人,然后,也学着诸葛云疏,随便在纸上写了一首。
    倒是诸葛云初,最爱此道,只见她看着窗外的荷花池,出了一会儿神,随后心有所感,一气呵成地在纸上把这首诗完整地写了下来。
    诸葛云疏好奇地看了过去,就看到了一首七言绝句。
    她就觉得吧,这首诗,句句如诗,句句如画,但又自然朴实地为她们这些赏读者展现了一幅明媚的初夏风光,特别是荷花上的蜻蜓,这一动一静间,让这首诗灵动极了。
    这一激动,声音就大了起来。
    这下子,在场的童生们,都好奇地看向了她们这边。
    特别是痴迷于诗之一道的卫澄,也不顾什么文人风度了,连忙小跑过来,大声地读给其余人听。
    话音刚落,在场的童生们久久回不过神来,没有办法,谁让这首诗一字一句间都如画般,让人心旷神怡。
    卫澄道:“这开头两句,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优美的境界之中,后面两句,则以动取静,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妙趣横生的夏季美景图.....”
    说完之后,拿着这首诗,看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还是迫于这次文会牵头人的身份,依依不舍地把这一首诗,传阅给其他童生们赏析。
    ........
    这一场诗会,大家在一起无非就是吃吃喝喝,吹吹牛,玩累了就出道题目,写一首诗陶冶下情操,一直等到两个时辰后,这场由卫澄牵头举办的诗会,这才结束。
    不过,本场最为瞩目之人,除了诸葛云初之外,就连诸葛云疏的几首诗,也因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而被一众学子所称赞。
    除此之外,诸葛云疏觉得在这场诗会上,她们最大的收获,就是得到了很多有用的小道消息。
    马车上,诸葛云初神色凝重,看了眼诸葛云疏,开口道:
    “这一次院试,有望院案首的一共五人。”
    张皓见此接着道:
    “汉乐府的卫澄,青林府的宋义,同兴府的葛荣,明州府的楼从和云疏师妹。”
    张皓的话音刚落,诸葛云初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倒是王怡看着两人,有些不赞同地开口:
    “在我看来,只有葛荣和云疏最有希望,不为别的,谁让她们两人已经是县案首和府案首了呢。要我说,如果这一次院试,她们只要其中一人得了院案首,就会造就连中“小三元”这个佳话,而学提大人本就抓一府之教化......”
    诸葛云疏听此,也跟着点了点头,她也是这样想的,甚至于在得知葛荣这个同兴府“小二元”时,在诗会期间,免不了多打量了他几眼。
    此人,看着十八左右的样子,一看就是沉淀了好多年,想要一举拿下“小三元”这样的美名。
    说实话,对于这次的院案首,诸葛云疏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今日一行,本就是王夫子有意为之。
    最终的目的,大家也都心知肚明,不过是想让她们多结交下同龄阶段的读书人,再根据他们的一言一行,得到自己想要的消息。
    诸葛云瑾见到众人这样的神色,不免有些好笑。
    说实话,他倒是对云疏堂妹很是自信,这样想着,也就把这些话说了出来:
    “一个十八岁的小三元和一个九岁的小三元,学提大人又不傻,当然后者更让他有面子啊!”
    诸葛云初、王怡和张皓:“......”
    诸葛云疏:“......”
    说得好像有那么一丢丢道理。
    想到这里,不禁失笑一声,她们还真是魔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