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朝皇帝们听到那句好好干~陛~下~
心中陡然生出一个想法。
那个学生是不是在阴阳他们?
这阴阳一词还是他们听学生说多了,才理解了它的潜藏意义。
但嬴政没有在意这个言论,他考虑的是,后世是用这样的方式治理国家的?
这意味着权力被下放到了百姓手中。
推崇皇权至上的始皇帝并不是很能理解这样的行为。
尽管那些学生整天念着为人民服务,但嬴政也以为只是后世的官员道德水平极高,都是为民做好事的好官。
但现在这种明显的放权……
他不理解但尊重吧。
刘彻倒是挺喜欢改革的。
他脑中不由想到,这样的方式适不适合试运行?
试运行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多大的问题?
百姓们手握选举管理的权力是好是坏?
百姓们会真心推选他们心中的官员吗?
被推荐的人选是否需要做出一些规定?
这样做是能解决官员腐败,还是会加剧官员腐败?
如果每个人推举的人选都不一样,朝廷又哪来那么多粮食跟俸禄发放给官员。
这简单一想,问题还真不少。
刘彻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他潜意识里也是不愿意放权的。
李世民对于这种选举制还有点小兴趣。
他向来喜欢听各方的意见跟看法。
现在不过是让百姓们自己选个官吏,他想想……似乎也还能接受,只要不会出大事。
要出大事了,那就别怪他咯。
骑马挥鞭,带刀配箭,谁敢起事,送他逝世。
就是这样自信~嘻嘻。
……
“第一部分的内容已经讲完了,接下来我们讲第四部分,也就是贾谊对匈奴的看法。
这部分内容要直白很多,而且也只有四篇文章。”
前三篇《解县》《威不信》《势卑》讲的是汉朝当时面临的局势。
第四篇《匈奴》是他提出的制服匈奴的具体办法。
解县的县通悬,解悬是解除天下倒悬之急,也就是汉朝跟匈奴的关系。
威不信的信通伸,指天子的威严无法伸张。
“贾谊说,汉朝现在跟匈奴的关系是不对的,天子应该高高在上,蛮夷应该匍匐在地。
但现在的汉朝却要向匈奴进贡,这就是倒悬。”
侦察兵守望烽火不敢睡觉,戍边的将士穿着铠甲不敢打盹。
可匈奴的欺辱侵略却一直没有停止。
大臣却说这种困境没法解除,真是废物。
如果陛下愿意听我的计策,我能把汉朝的灾祸全部转移到匈奴那儿去。
我们会富强起来,匈奴会伏地请罪,把绳索套在匈奴单于的脖子上,让所有的匈奴都听从陛下的命令。
“而威不信中说,在古代,只要是车船能到达的地方,人能走到的地方,就没有不归顺的,所以才能被称为‘天子’。
在归顺的基础上恩德丰厚,仁泽深广,这才被称为‘帝’。
再加上美名,才被称为‘皇’。”
但现在天子的称号非常美好,实力却不超出长城之外,蛮夷不仅不服,他还特别不恭敬。
当初高祖刘邦从平民起家,征服了九州。
现在陛下依仗着九州政令却不能实行于匈奴,我私下认为陛下做的还不够完美。
在势卑中,贾谊毛遂自荐。
他说匈奴的人口都没有汉朝的一个县人口多,古代的一个小诸侯就能像割草一样征服他。
为什么现在反而做不到?我为办事的官员感到羞愧。
陛下不如让我去试试,让我负责主管附属国的官职,主持处理匈奴事务。
只要给我半年,我就能把匈奴摆平。
到时候陛下赏我些财物,让我回家种地,我这辈子就值了。
“这三篇的大概内容就是如此,贾谊就好像是一位急于证明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举着手蹦着,希望老师能选中他上去回答问题。”
“那贾谊他想到的瓦解匈奴的方法是什么呢?
《匈奴》这篇他给出了回答,简单而言就是怀柔政策。”
所谓怀柔,是指除了直接战争之外的一切手段。
具体来说叫“三表”“五饵”。
三表是天子用信任、仁爱和爱好告知匈奴。
五饵是赏赐美好的物品、食品、音乐和其他享乐的东西,败坏匈奴的目、口、耳、腹、心。
“以前汉朝给匈奴进贡,对象是匈奴单于,单于拿到这些物资会壮大自己,对草原的掌控也越加牢靠,所以进贡等于资敌。
但是贾谊现在提出的三表五饵,对象不是匈奴单于,而是匈奴的百姓跟匈奴手下的首领。”
说白了,其实就是分化瓦解,挑起内讧,让他们自己打起来,以致灭亡。
有投降的匈奴过来,就选出几个代表给他们赏赐,让他们穿丝绸绣衣,还给他们配备高级马车,配几个护卫和专职司机,让他们天天出去晃悠。
然后再给这些人做宣传,让所有的匈奴都知道,只要投降就能过好日子。
饮食上也是如此,皇上亲自接见投降的族长或者首领,给他们吃从来没吃过的珍馐美味。
让所有人都看见,就能把这件事在匈奴传开。
总之就是要让整个匈奴的人都心怀羡慕,奔走相告,唯恐自己投降太晚。
但这样还不够,我们还需要了解匈奴的谋士大臣,送他们足够多的钱财,让他们窥探消息。
观察匈奴的势力构成,探听匈奴的战略规划,掌握更多情报。
然后逐步分化拉拢,让他们的部落产生猜忌,互相分裂。
让匈奴单于惊疑不定,看谁都觉得谁是内鬼。
如果能做到这样,匈奴手下的首领那是不反也得反了。
要么反,要么南下投降,除此之外别无他路。
这其中需要赏赐的钱也不用百姓出,而是由文帝宠臣、掌管铜矿的邓通和吴王刘濞出。
“同学们觉得贾谊的计策可不可行呢?
不管可不可行吧,文帝最后还是没有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