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当皇帝的别跟太监混
作者:孤者自怜   惊?不是讲历史?古人开始输出最新章节     
    “还剩下最后一部分,这一部分是内容最多的,它一共有17篇。
    主要是贾谊当梁王太傅的时候编写的。”
    17篇文章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贾谊给梁王讲解各级官员的名称、职责跟具体负责的事务,一共有6篇。
    剩下的11篇全都是讲故事,讲各种类型、不同人物的故事,然后引申出想表达的东西。
    第一篇,《立后义》。
    “贾谊在这篇文章中列举了商汤、周武王、汉高祖刘邦这几个古代的圣王,先给梁王详细的讲了一遍立太子的礼仪。”
    比如皇帝从东边的台阶走上厅堂,面向西对着王妃。
    王妃抱着世子从偏房出来,面向东站立。
    太史拿着记事的简册从西边的台阶走向厅堂,在台阶中间面朝北宣读世子的名字三次。
    然后皇帝致辞,致辞后也宣读三次继任者的名字。
    前两次王妃要推辞不敢受,第三次才受命行礼退下。
    接着太史把这件事告诉负责宗庙祭祀的太祝,太祝负责去庙里向太祖太宗跟社稷神灵报告。
    结束后,太祝再把这事告诉太宰。
    太宰再把这件事转告给各个州的州伯,州伯在州里把这件事登记归档后昭告天下。
    然后从此刻开始,所有人取名都不能跟世子同名,到此仪式才算完成。
    “说完仪式的贾谊,说起了立继承人的重要性。
    立了太子,国家就稳定了。
    不立容易造成亲戚、手足之间的争夺和仇视。”
    第二篇,《连语》。
    主要是告诉皇帝跟梁王,君主有三等。
    最上等的君主,跟着他只能做好事。
    因为他本身就能带动人们向上,比如古代的圣王尧舜禹。
    最下等的君主,跟着他只会做坏事。
    因为他只会带动人向下,比如夏桀。
    中等的君主既能向上也能向下,就看辅佐他的人是谁。
    比如齐桓公,早年任用管仲就能称霸,晚年任用小人就只能饿死在宫中。
    “所以,君主自身的品格很重要,找到靠谱的大臣并任命更重要。
    可怎么才能找到靠谱的大臣呢?
    这就是下一篇《官人》的内容。”
    官人,即以官职任人。
    贾谊在这篇文章中教导梁王作为一个诸侯王,面对不同阶级、不同能力的人要怎样识别,怎么使用。
    他把官员分成六种,分别是师、友、大臣、左右、侍御跟厮役。
    师指的是智慧充足,行为正派,能当楷模的人,他有问必答有求必应,进入别人的封地能够使封地的主人分量加重,进入别人的国家能够使这个国家的地位提升。
    这种人就是君主的老师。
    友指的是智慧能跟统治者相互磨砺,人格无缺,能做到辅佐之责,能明察秋毫,敢于斥退宵小之辈的人,他对内能组织正义,对外能宣扬美德。
    这种人就是君主的朋友。
    大臣指的是智慧足以谋划国事,行为能成为表率,仁德能让上下关系和睦的人,他遵纪守法,能在君主有难得时候挺身而出,对分内的事情职责严明,哪怕是君主也不能用私情托请他。
    这种人就是君主的大臣。
    左右指的是修养必须端正,能担任使者往来两国,让两国国君能友好交流的人,他能在刀枪剑戟面前指出君主的过错。
    这种人就是君主的左右心腹。
    侍御指的是不贪财、不好色,能尽心侍奉君主的人,他只要不把君主的谋略、隐私到处传就可以了。
    厮役指的是会卑躬屈膝、巴结奉承、唯言是听,侍奉在君主身边,看君主眼色行事的人。
    “做皇帝的,要明白什么样的事该跟什么样的人说。
    跟着老师治国能让国家称帝,跟着友人治国能让国家称王,跟着大臣治国能让国家称霸,跟着左右治国能让国家强大,跟着侍御治国会让国家危险,跟着厮役治国只会让国家完蛋。
    所以君主对待不同的人,礼节不同,态度也不同,才能让帝王的事业安稳发展。”
    ——
    {是糖衣炮弹。}
    {这算文化入侵吗?}
    {算吧?}
    {金……金日磾?}
    {感觉不太行。}
    {有可能行吧,就是需要耗费的时间可能要几十年。}
    {这万一没做好,那就直接变成内忧外患了。}
    {厉害的老师都自己写教材。}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哈哈哈。}
    {学会了,去哪儿领皇位?我该立太子了。}
    {好!我知道怎么立太子了,你们谁愿意当我的太子?}
    {你给我当太子吧,让你享受一把被大家捧着的滋味。}
    {州伯?周勃?各个州的周勃?怎么听着这么好笑。}
    {酷吏算厮役吗?}
    {不愧是把“德”研究透彻了的大儒。}
    {所以当皇帝的,绝对不能跟着太监混,起码不能从小就跟着太监混。}
    ……
    秦(220),嬴政目前还没有立太子。
    一方面是他最近太忙,都快到了日夜不睡的境地。
    另一方面是他虽然对扶苏寄予厚望,可扶苏是否适合成为帝王成了他略微纠结的事情。
    这立太子一事他就等着投影这次课后讲秦朝的时候再做决定。
    结果他刚考虑好,准备继续办公的时候,那句不能跟着太监混顿时让他想到了不好的记忆。
    嬴政黑脸。
    谁能想到胡亥最后会坐上皇位啊。
    汉(127),刘彻把他记忆中的臣子全部一一填空。
    他好像都有诶。
    刘彻开心。
    他要做好的就是对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
    那些宦官是他的好帮手,但他的帮手绝对不能凌驾在皇权之上。
    干扰皇家子嗣、太子册封等事宜。
    唐,李世民听完,愣愣地表示他没正统地学过这些,但他看过不少书。
    看来他天生就是当帝王的料。
    李世民:看看,这都是我手底下的好大臣。
    大臣们看到陛下的目光落到他们身上,顿时昂首挺胸。
    他们可是陛下的好朋友呢。
    陛下对他们极好。
    个别几个除外。
    明,朱棣虽然不是太子出身。
    但先皇对所有的皇子都极其重视文教跟武训。
    所以儒家经典等各种书籍他全都学了个遍。
    贾谊这样的思想在他眼中,是很有道理的。
    就如同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一般。
    (此话出自晚晴的《官场现形记》,一时没找到明朝这般类似的话,只好借用一下清朝的。
    大家知道这句话出自清朝就好。)
    面对不同的敌人需采取不同的对策,这面对不同个性跟等级的人,自然也要有不同的对话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