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到有几个同学说这些部落后来都造反了,是刘彻后来又出兵把他们打了一遍,这些部落才彻底老实。
所以司马相如给他们送钱,拿钱收买他们根本没用,最后还得打一顿。”
“这件事,在不少人眼中做的,可能都有点问题。
而在这之前,朝廷中其实就已经有人对这件事情提出了反对意见。
很多巴蜀父老跟朝廷的官员都上书阻拦,他们觉得接收西南夷的部落完全没有必要,这些部落不是资源,而是累赘,更别说朝廷还得主动拿钱去请。”
在史记里,还有这样一句话。
“相如欲谏,业已建之,不敢,乃着书。”
司马相如心中可能也觉得这样做是有点不对。
但这是他的功业,他不能自己打自己的脸,所以他就又写了一篇文章。
“司马相如写的这篇文章,把巴蜀之地那些父老乡亲们反对的观点全都写了进去,然后再写自己是怎么反驳这些观点的,又写了为什么要联通西夷。
这样的文章献给刘彻,刘彻就既能看到正方的观点,也能看到反方的观点,以此来达到他讽谏的目的,最后让刘彻自己判断自己决定。”
“其实说白了,司马相如他自己也不知道怎样做才是对的,所以他就把这个责任推给了刘彻,谁让刘彻才是当皇帝的那个呢。”
这篇文章叫《难蜀父老》。
开头提出问题,蜀郡二十七位学者、先生找到皇帝的使者。
他们说,我们听说天子跟周边蛮夷的关系是牵制而不断绝而已。
现在三郡士卒疲敝,南边修路的工程也没完成,怎么现在又要开始修西边的路了?
百姓劳力已经用尽,这也是使者你面临的负担啊。
况且那几个部落都已经跟中国并列了许多年,如今却要割舍百姓的财物去增加夷狄的财富,让汉朝依赖的百姓遭受困苦,反而去侍奉无用的夷狄,这是何必?
“皇帝使者听完后,回答,你们怎么能这么说呢?
如果真像你说的这样,那巴郡的衣着永远不会变,蜀郡的风俗也永远不会变,而且别忘了,你们当年也是夷狄。”
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
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
异乎寻常的事情出现,百姓们都会觉得惊奇。
等事情成功了,百姓们又会习以为常。
当年天下大乱,洪水爆发,大禹带给人们挖掘河道疏通河水,这才有了后世的安定。
难道贤明的君主即位以后,每天只是循规蹈矩、为世俗牵制、取悦当世而已吗?
他们应该有崇高宏伟的主张,开创业绩,传留法统,从此成为后世遵行的榜样。
如今汉朝疆界之内都获得了幸福,而夷狄没有文明,风气底下,就像大旱之年祈求风雨一样祈求加入朝廷。
我们讨伐匈奴,急驰南方,责备劲越,讨伐四夷,这才让疆域扩张,开创了通向道德的坦途,留下热爱仁义的传统。
旁观人没看到事情的主旨,如同老鹰已在天空飞翔,而扑鸟者还低着头盯着沼泽,真是可悲。
“这篇文章传遍了巴蜀之地,也传到了长安,刘彻极其喜爱这篇文章。
特别是那句,‘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哪怕是后来过了几十年的时间,这句话依旧出现在了刘彻的诏书中,足以见得刘彻是有多么的喜欢。”
“而司马相如巅峰过后,再次面临低谷。
前面的他有多么的风光,接下来的他就有多么的狼狈。”
“史记中说,‘其后人有上书言相如使时受金,失官’。
有人举报司马相如在出使西南期间收受贿赂,相如失官。”
“这里又引出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
司马相如是真的受贿了,还是被人眼红举报的呢?
史记上写的内容太过简单,所以后来的朝代也引申出了不少的说法。”
明朝孙梅锡的《琴心记》中,把唐蒙写做反派,说唐蒙是因为司马相如之前安抚百姓的时候甩锅到他头上了,所以后来才会去举报他。
跟孙梅锡类似的观点不在少数。
但大多数学者还是认可史料上记载的真相的。
——
{这叫先礼后兵。}
{也没有理由直接打主要是。}
{哈?这正反的话都让他说了个遍。}
{应该是自我说服。}
{花的又不是他的钱,谁的钱谁做主,那这不得汉武帝自己做主嘛。}
{敢甩锅给皇帝,厉害了(点个赞)。}
{哇哦,这个使者说的话,好有格局!}
{不去尝试改变就永远不会改变。}
{举例论证法。}
{能在汉武帝手底下干活的,应该都是会说好听话的,不会好好说话的估计早死了。}
{受贿?不能吧,卓王孙给了他那么多钱。}
{可没有人不喜欢钱多。}
……
关于送钱这事,要讨论的人已经聚在另一个小角落,围在一块儿讨论了。
而其他不参与讨论的则是正常观看投影。
众人听完,不由觉得,这司马相如可真是会说话。
好话坏话被他一起说了,到时候再出事了,背锅的可就是做决定的人了。
能在皇帝面前玩这种把戏,汉武帝还不生气,只能说明这篇文章啊,肯定又写到武帝的心头上了。
看吧,众人一拍手,他们果然没有猜错!
投影话锋一转,司马相如受贿?
又一个争议。
另一个小角落又慢慢聚集了一些人。
百姓们对官员说不上有多大的好感,但要说完全讨厌官员,那倒也犯不上。
大部分百姓跟官员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井水不犯河水。
他们好好种他们的地,缴他们的税,除了服徭役会跟官府有较多的交涉,其他时间很少。
所以按他们目前已知的司马相如的故事,挺多人还是认为他应该是受贿了的。
他的身份有可能是商贾之子,然后还干出了勾搭卓文君,带人私奔的事情,最后又接受卓王孙送的钱,怎么看也不像是那种两袖清风、洁身自好的官员。
认可的大多是这种想法,不认可的想法则是觉得他根本没必要受贿,因为他家中有的是钱。
……
“司马相如他是刘彻眼前的红人,应该不会因为一封匿名举报信就被免官,这整件事情肯定经过了详细的调查。
其次啊,司马相如从出生到现在,并没有表达出自己对金钱的排斥,相反,为了钱,他愿意做当街卖酒这样的生意。”
“换成比较要面子或者有节操的人,应该也不会用这样的方式赚钱,更不会接受卓王孙那类似施舍的银两。
甚至更有节操一点的,他们都不会做出带着少女私奔的事情,毕竟这样的事情对姑娘家的名誉有很大的损害。”
除了受贿,在出使西南期间,司马相如还有一件事被载入了史册。
那就是《答盛览问作赋》。
盛览是个人名,他向司马相如请教怎么写赋。
这件事在史记里面没有记载,最早是出现在《西京杂记》里面。
《西京杂记》据传是西汉末期的刘歆写的杂文,然后经晋人葛洪编辑抄录的。
里面主要是记录了一些史料上没有的西汉小故事,真假难辨。
西京就是西汉的京城长安。
“盛览问司马相如,你的赋都是怎么写出来的?
司马相如就回答说,合綦(qi)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此赋之迹也。
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览人物,斯乃得之于内,不可得而传。”
译:用丝带般华丽的辞藻组成赋的文采,用锦绣般精巧的构思组成赋的内容,一经一纬,一宫一商,这就是写赋的技巧。
写赋的人应胸怀宇宙,总览世间万物,这是需要用心体会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盛览听完司马相如的回答以后,就再也没有提写赋的事情,终生没有创作。
而《答盛览问作赋》里的话,到底是不是司马相如说的原话,这件事还是存在争议。”
“除了这个小故事,西京杂记里面还有一个司马相如的故事。”
西京杂记里说,因为司马相如有糖尿病,而卓文君又眉如远黛、脸颊粉红,皮肤光滑,洁白如脂,所以司马相如特别贪恋卓文君的美貌,因此导致旧病复发。
故他又写了一篇《美人赋》想自我规劝。
但终究还是没有抵挡住美色的诱惑,沉迷美色,最终死于糖尿病。
“这篇《美人赋》,西京杂记里没写,史记里没写,南朝的《昭明文选》里还是没写,一直到了宋朝,才在《古文苑》里突然出现。
所以这篇文章,没人知道到底是不是司马相如写的。”
美人赋的内容写的很有意思也很简单。
开头也是假装对话,也就是梁王刘武问司马相如,你好不好色?
司马相如就回答说,我不好色。
刘武又问,你不好色,那你跟孔子、墨子相比呢?
接下来一大段都是司马相如说的话。
他说,古人远避女人,像孔子、墨子这些人,他们一听到齐国送歌舞月伎就远远离开,一看到城市叫朝歌就扭头就走。
这样的做法就像为了防火待在水里,怕淹死就躲在山上。
他们根本没有见到引起欲望的事物,怎么表明他们不好色?
而我就不一样了,我年轻时还未成家,一人居住,我老家隔壁有个姑娘,长的特别好看,光艳动人,还天天给我抛媚眼,想我跟她一起住。
但她抛了三年,我都不带搭理她。
后来我仰慕你的高风亮节,在前往梁国的途中住在上宫,上宫里有个空房。
我走进去,里面有个美的异乎寻常的女子。
我进去后她就摆好美酒,又是让我弹琴,又是给我唱歌,还跟我聊天。
接着她把玉簪挂在我的帽子上,双手牵着我的衣裳。
此时太阳西下,四周一片昏暗,外边寒风凛冽,白雪飘飘,而房内一片寂静。
美人已经把被褥铺好,玩的、用的也都摆了出来。
香炉里点着熏香,美人脱掉外套,只穿着内衣,主动凑到我的面前。
我只感觉她的躯体如凝脂般柔软细滑。
就在这个瞬间,我一咬牙一闭眼,心中反复默念自己的誓言,然后拿定主意不动摇,扭头就离开了。
你说我好不好色?
——
{主要还是史记里说的他,没有给人一种他会拒绝贿赂的感觉。}
{还有一点是司马迁跟司马相如是同时代的人,所以他写的史记可信度也高。}
{这意思不就是要有好文采大格局。}
{是文章要有文笔,也要有逻辑结构。}
{???卓文君好看跟司马相如死于糖尿病有什么关系?}
{大离谱事件。}
{宋朝才突然出现,不是司马相如写的吧……}
{+1。}
……
消渴疾,啊,糖尿病跟美人没有关系?
那司马相如是被美色掏空身体而死的?
众人很快不再纠结这个问题,注意力全放到了美人赋的内容上。
玩的用的?
真是令人浮想联翩的话。
大家嘿嘿一笑,对视一眼,心中有了答案。
但投影怎么不细说呢。
大家还真是好奇。
而且这样的故事能给学生们讲?
会不会有点出格了……
也有些人反应过来,学生们好像对这部分内容完全没有反应。
难道他们看不到听不到?
也有些人在想,这文章里面写的真不是女妖精吗?
谁家女子会出现在这样的地方,还不关门等着你进去,甚至等你走进去了还给你倒酒给你唱歌。
完全不符合常理好吧。
说不定就是要吸人阳气的妖怪。
而文章的结局,他居然掉头就走了!
这不符正常说书先生会讲的故事啊。
众人内心耐不住吐槽。
……
一些文人们嘴上念叨着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孔子、墨子的行事做法,他们并不觉得有问题。
甚至觉得很是合理。
为什么证明不好色一定要直面欲望?
一开始就没有欲望,不是更能证明自己不好色吗?
因为连欲望都不会有,所以根本就不存在好不好色的问题。
这才是从源头解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