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朱棣五次亲征蒙古
作者:丁凡星   历史追光者最新章节     
    1407 年,朱棣成功收复安南。安南古称交趾,自秦汉至唐末一直是中国的郡县。
    明朝初期,安南发生内乱,权臣篡位。明成祖朱棣派遣大军出征,经过一系列战斗,最终成功收复安南,将其重新纳入明朝的直接管辖范围,加强了明朝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维护了国家的领土完整和尊严。
    紧接着第二年,公元 1408 年,明成祖朱棣下令设立奴尔干都司,其治所位于黑龙江下游东岸靠近入海口的特林地区。
    奴儿干都司设置的官职主要有都指挥使、同知、佥事等。朱棣派遣了亦失哈等官员负责管理奴儿干都司。
    朱棣设立奴尔干都司主要是为了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辖和治理,巩固边疆防御,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
    其管辖区域涵盖了黑龙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包括今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以及外兴安岭以北的地区,具体城市有特林、庙街、囊哈尔卫等地。
    人口涵盖了包括女真、鄂温克、达斡尔等众多民族。广袤的土地包括肥沃的农田、茂密的森林、辽阔的草原以及丰富的矿产资源。
    组建和统领当地的卫所军队,在重要的关隘和战略要地设置军事据点,派遣士兵驻守,应对外敌入侵。
    奴儿干都司巩固了明朝在东北地区的统治,明确了地区的主权,促进交流与融合,加强了民族之间的联系和团结,推动经济发,贸易往来,使得东北地区的资源能够得到更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保障了边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这些布局都做好之后,朱棣进行5次亲征蒙古,朱棣第一次亲征蒙古是在公元 1410 年,当时朱棣 50 岁,公元 1410 年,亲征蒙古鞑靼部。鞑靼部当时主要在今蒙古东部一带活动。
    鞑靼是中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其族称最早见于 732 年。唐朝时是北方部落之一,回鹘汗国衰败后成为蒙古高原主体居民。辽时为属部,常反叛。尽时与之敌对。
    元朝灭亡后,北元政权退回蒙古高原,包含部分元朝皇室和贵族在蒙古高原重新组织势力。其构成较为复杂,包含众多部落和势力。鞑靼经常骚扰明朝边境。鞑靼内部局势混乱,时而向明朝表示归顺,时而又反叛,朱棣为了巩固明朝的统治,保证边境的安定,彰显明朝的强大威风,于是决定亲自出征鞑靼。
    此次亲征,历时约五个月,带了约五十万军队,随行大臣将领有淇国公丘福、同安侯火真等。出征前精心筹备,准备了充足的粮草和精良的兵器。
    这期间经历了多场战役,其中关键的一战在斡难河(今蒙古鄂嫩河)爆发。
    朱棣采用分进合击的战略,将大军分为数路,相互配合。他先派出先锋部队侦察敌军动向,而后指挥主力部队迅速出击。
    朱棣充分发挥明军的装备优势,以骑兵冲击鞑靼军的阵营,同时利用步兵巩固阵线,弓箭手远程压制。最终,明军在斡难河一带大败鞑靼部,鞑靼部首领阿鲁台率领残部仓惶逃窜。
    此次极大提升了明朝在北方的统治政权。虽未直接将鞑靼部的活动区域纳入明朝版图,但沉重打击了鞑靼部的实力,使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敢轻易侵犯明朝边境,为明朝边境带来了相对的安宁。
    朱棣 54 岁,第二次亲征蒙古,永乐十二年(1414 年)军队五十万人出征,随驾重臣名将有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等。此次亲征历时约三个月。
    瓦剌的兵力大概只有三万多人。不过,这次战争明军打得很艰难,双方的伤亡情况差不多。
    在忽兰忽失温(今蒙古乌兰巴托东南),朱棣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先以小股部队佯败,吸引瓦剌军追击,然后埋伏在两侧的主力部队突然杀出,形成包围之势。
    朱棣指挥炮兵部队对瓦剌军进行火力压制,打乱其阵型。一举击溃瓦剌军。瓦剌部首领马哈木遭受重创,瓦剌部的势力被大大削弱。
    朱棣第二次亲征蒙古之后于公元1417 年,在西北设立了哈密卫。哈密卫是明朝在西域地区设置的一个军事机构和行政单位。
    哈密位于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明朝设置哈密卫,旨在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控,维护西北地区的稳定与安全。
    哈密卫的设立,有利于明朝对西域地区的贸易往来进行管理和监督,同时,它也保障了中原地区与西域之间的交通顺畅,为明朝的边疆治理和国家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朱棣 62 岁,第三次亲征蒙古,公元 1422 年。
    这次亲征,朱棣面临蒙古部落的阿鲁台部行踪不定,难以捉摸,导致明军多次追击都未能成功捕捉到其主力进行决战。而且补给线漫长,后勤保障面临巨大压力。
    朱棣凭借丰富的作战经验和果断的决策,积极调整策略,解决了部分补给问题。
    他采用分兵多路的办法,试图寻找敌军主力,但最终还是未能与阿鲁台部展开大规模的正面交锋。敌方的阿鲁台部实力仍存,且善于游击战术,总是避免与明军正面对抗。
    此次新征对其起到了一定的威慑作用,巩固了明朝在北方边境的防御态势,暂时保障了边境的相对安宁。
    朱棣 63 岁,第四次亲征蒙古,公元 1423 年。
    这次亲征情报不准确,导致明军多次行动扑空,浪费了不少兵力和时间。军队长途跋涉,将士们疲惫不堪。朱棣通过及时调整行军路线和加强情报收集工作,努力应对这些难题。敌方的阿鲁台部依旧采取避战策略,避免与明军主力进行决战。
    朱棣在 64 岁时,于公元 1424 年展开了第五次亲征蒙古的征程。
    这次亲征的区域大致在今蒙古高原一带。这里的环境极为恶劣,狂风时常席卷着漫天的沙尘,天地间一片昏黄,行军路途异常遥远,补给线漫长且脆弱,物资运输困难重重,士兵们在漫长的征途中疲惫至极。
    蒙古的一些部落势力相对比较分散。行踪诡秘,常常利用恶劣的环境和复杂的地形躲避明军的追击,避免与明军进行大规模的正面决战。此次亲征未能达成预期效果,明军未能给予蒙古部落决定性的打击。
    朱棣在亲征回师途中,由于长期征战的劳累,加上恶劣环境对身体的侵蚀,积劳成疾,最终不幸病逝。结束了他22年的执政生涯,享年 64 岁。他的离去,为这次充满波折的亲征画上了令人惋惜的句号。
    朱棣五次亲征蒙古,保障了一段时间边疆百姓的安宁,朱棣年过半百,依然怀着对国家的深沉责任和强烈使命感,多次亲赴战场。统一全国领土不可分割,这种精神永刻民族血液,给子孙后代树立了一个丰碑。
    回顾朱棣一生,他原本无缘皇位,当时皇位传予其弟。但他不满其弟政权。凭着身为塞王,手握重兵,具备非凡的才能和雄心登上皇位。
    他展现出卓越的治国才能。积极削藩,以加强中央集权。主持编纂《永乐大典》,这部巨作成为世界上第一部最全最大古代百科全书。
    设置内阁,加强了中央集权。7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加强对南海的经营,拓展了明朝外交上的辉煌和海上贸易。修建故宫,迁都北京,疏浚大运河,对运河大肆的进行拓宽改造。带动了北方的一带贸易,加强了对北方的控制和管理...促进了经济交流。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
    朱棣其统治时期的辉煌成就离不开众多能臣贤士的辅佐。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和政策的推行,都有着这些杰出人物的身影。
    胡广,公元1370年出生于江西吉水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建文二年(1400年),30岁的胡广高中状元,步入仕途,任文渊阁大学士。
    他负责参与了《永乐大典》的编纂,主要承担历史、地理等门类典籍的整理与校订工作。他严谨认真,对典籍中的内容仔细考证,确保准确无误。
    胡广为朱棣建言献策,还辅佐太子朱高炽监国。当朱高炽面临朱高煦的恶意诬陷时,胡广冷静分析局势,为朱高炽提供应对策略,成功化解危机,稳固了朱高炽的地位。
    胡广着有《胡文穆公集》,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
    胡广善于协调各方关系,维持朝廷的稳定与和谐。他的行事风格也被一些人认为过于圆滑。
    1418年,胡广病故,享年48岁。朱棣追封他为礼部尚书,谥“文穆”,以表彰他一生的功绩。
    杨士奇,出生于公元 1365 年。他自幼聪慧好学,凭借对历史的深入研究和出色的文笔才华初露锋芒。编纂《历代名臣奏议》等史书,所撰写的政论文章《论时政疏》观点独到、条理清晰,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一次偶然的机会,地方官员将杨士奇的作品呈献给朱棣。朱棣阅读后,对其才华大为赞赏,遂下令召见杨士奇。杨士奇在面圣时,对当下局势和治国方略侃侃而谈,其深刻见解令朱棣刮目相看,朱棣当时就留他在朝廷为官,先后担任过翰林院编修、左中允、左谕德等官职。
    在朱棣改革行政体制时,杨士奇积极出谋划策。他建议朱棣合并一些职能重叠的机构,如将户部的某些分支机构与工部的相关部门进行整合,从而减少了冗余的行政环节,提高了办事效率。
    他制定了详细的地方官员考核制度,规定每年对地方官员进行两次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税收完成情况、对于政绩突出的官员给予晋升和奖励,对于不称职的官员则予以降职或罢免。有效整顿了吏治。
    杨士奇一生忠心辅佐朱棣,曾因直言进谏而遭权贵排挤。试图削弱他在朝中的影响力。但朱棣深知杨士奇的忠心和才能,并未轻易听信谗言。
    杨士奇于公元 1444 年去世,享年七十九岁。他的离世令朱棣深感痛惜,也使明朝失去了一位重要的贤臣。
    杨荣,公元 1371 年出生于福建建安。通过科举高中,因提议朱棣先拜谒太祖陵进入朝廷为官,成为文渊阁大学士。 杨荣才华横溢,思维敏捷,深受朱棣器重。做事稳重,善于谋划,在朱棣亲征漠北时提出不少良策,使明军顺利班师回朝。
    公元 1410 年,朱棣亲征蒙古,杨荣随军出征。在激烈的战斗中,敌军佯装败退,杨荣果断进言朱棣,阻止了明军的冒进,避免了中埋伏的危险。当蒙古军发起突然袭击时,杨荣沉着冷静,协助朱棣迅速制定应对策略,指挥军队有序抵抗,最终成功击退敌军。
    杨荣积极投身于边疆防御体系的构建。亲自勘察地形,提出加强长城防御工事、增设卫所等切实可行的建议。为边疆防御体系的完善付出了巨大努力。
    臣子们的忠诚、才能和影响力也深深地影响了朱棣的统治和明朝的发展。使得朱棣的统治更加稳固,也为明朝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