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方光琛口无遮拦
作者:三才棍   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没底最新章节     
    蓟州城。
    衙署大堂。
    崇祯正在和王承恩、李若链、吴三桂、刘希尧等人商议大军前往山海关的方略。
    “禀陛下,方光琛求见。”
    崇祯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吴三桂。
    吴三桂摸了摸鼻子。方光琛求见陛下前,其实早已见过吴三桂了。他来见陛下就一个原因:他要说服陛下停止从官绅、富豪等既得利益阶层手中征粮,且三代人免征的政策他认为也应该马上停下来。
    吴三桂知道陛下不想见方光琛。他还知道崇祯已经知道方光琛准备陛见前先见了他吴三桂,李若链不仅重建了锦衣卫,而且渗透速度非常快。方光琛虽然是吴三桂的好友,但目前他的出现势必会让吴三桂陷入尴尬之境。
    “朕不是安排他辅助唐通进行征粮吗,他现在来做啥?”崇祯语气中已经有了不悦。
    没人接话。
    也不会有人接话。
    崇祯缓缓道:“让他进来。”
    衙署大门口等候的方光琛听到召唤,整理好仪容,规规矩矩进了衙署大堂。
    “草民方光琛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岁!”
    “平身。”
    “谢陛下!”方光琛从地上爬起来,抬头简短扫视了一眼衙署内的众人。
    “方光琛,征粮的宣传工作,落实的如何了?”崇祯问道,语调波澜不惊。
    “回陛下。根据陛下御赐的文案,目前蓟州、玉田、遵化、丰润、永平、昌黎等府县的百姓和民众基本上都知晓了朝廷的政策。”
    “百姓反应如何?”崇祯似乎来了兴趣,探出身来问道。
    方光琛朗声回答道:“两种反应。”
    “其一,平民百姓对‘一次纳粮、三代免征’的政策非常拥护。好多百姓说,有了这个政策,造反就不划算了。他们有的从乡里面连夜推着车,将粮食送到唐将军那里。”
    王承恩看了一眼李若链,两人均想:方光琛说话好大的胆子,这么大逆不道的话也不加工一下再说,真的是目无君上。
    崇祯微微一笑,“方公子,百姓觉得造反不划算,那是我大明朝的福气。”
    崇祯继续问道:“比如‘跟着闯王一起抢,先抢银来,后抢地,最后抢人妻’这些标语的效果如何?”
    “回陛下,这些话启初老百姓不相信 ,都说闯贼是解民倒悬、是仁义之师。后来从京师和附近逃难回来的百姓向他们描绘了闯贼在京师犯下的滔天罪行后,大家都信了。”
    “很多百姓无不对闯贼的残暴义愤填膺,好多地方在保甲的带领下,已经自行组建了民团,一旦闯贼犯禁,他们将誓死反抗!”
    “唐通将军说,好多青壮百姓要求参军,但唐将军说他没有征兵之权。”
    崇祯一拍桌子,“很好!这就是民心!朕倒要看看,是朕对他们好,还是闯贼对他们好!”
    方光琛脸色开始凝重起来,“陛下,可是官绅阶层却炸了锅,他们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老百姓只要种地,纳粮是天经地义的,怎么能一口气免三代人了。”
    方光琛抬头看了一眼崇祯,似乎有点迟疑,“官绅们说,自古的王朝,都是和士大夫共天下,从来没见过和泥腿子共天下的。”
    吴三桂、刘希尧、李若链、王承恩等人明显看到崇祯脸色变了。
    崇祯缓缓站起身来,“官绅们说的话很有代表性,他们这种治国理念已经盛行了千余年了。实际上我朝太祖爷立国之初,已经和官绅、甚至勋贵阶层展开过辩论和路线之争。”
    “你可知道,这些官绅富豪,隐匿了多少田产?他们吸纳和霸占了多少丁口?”
    有一句话崇祯没有说出口:你们方家名下的田产和依附你们的佃农,有多少,你心里没有点逼数吗?
    “方公子,朕知道你学富五车,史书典籍想必也读过不少。你且先回答朕,历朝历代为何都逃不掉灭亡的命运?”
    方光琛思索了一下,“回陛下,草民认为,只要不实行仁政的王朝 ,最后都会灭亡。”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王朝最后都不施行仁政了?”崇祯追问。
    “君王德智双亏、文武官员贪腐。”方光琛道。
    崇祯心中暗自点了点头,在这个时代,方光琛能有这种认识,已经属于难的了。
    “你说的很多,但是尚未触及问题的本质!”崇祯道。
    “朕有一些特殊的信息渠道,通过这些信息的分析结论,历史上所有王朝之所以灭亡,其根源在于财富分配制度失去平衡、皇权和民权无法平衡所致。”
    “在这种财富和权力分配结构体系下,指望遇到个把明君和清官来给百姓好日子,无异于痴人说梦。荀子说,人性本恶,诚哉斯言!权力和财富总归是要抓到自己手中才是好的。”
    “而且,”崇祯加重了语气,“这种贪婪是没有止境的。到最后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就掀了桌子,这些朝代活该灭亡。”
    “即便我大明朝,如果从现在开始不采取措施扭转局面,一样活该被百姓推翻!”
    方光琛震惊了!陛下说出这种话来,让他的脑子中嗡嗡直响。从他父亲方一藻、从吴三桂、从任何过去和当时的大儒口中,从四书五经中,都从来没有听过这种观点。
    这种观点就像黑暗中的一道亮光一样,照亮了方光琛的脑海。
    “陛下的教诲草民回去后会好好思考。可是,唐通将军、刘希尧将军麾下负责征粮的军士,杀了好多大户,而且抄没了他们的家产。这个……这些大户和士绅也是大明的子民啊。”
    方光琛一咬牙,“这样做,与闯贼何异!”
    他实在看不惯唐、刘两位将军的部下为了粮食,将京师以东的区域全部搅得鸡飞狗跳。而且动不动杀人的做法,他非常反感。
    刚才崇祯的权力和财富理论他深受触动,但是内心依然不认可为了征粮而杀人的做法。
    “大胆!”王承恩出言呵斥道。
    “我本内臣,不得在朝堂妄议。可是你这厮说话完全不过大脑,你说大明的征粮官军与闯贼相同,你到底是何居心?”
    吴三桂一直觉得方光琛思虑周详,今天怎么说话如此没遮拦。“方公子,不要怪王公公说你,你今天实在太过了!”
    吴三桂赶紧跪下叩首道:“微臣恳请陛下下令,杖责方光琛十军棍,以儆效尤!”
    李若链知道吴三桂要保方光琛,心想也不如做个顺水人情,“方公子,还不赶紧请罪!”
    倒是刘希尧,对于大明朝堂的潜规则不太懂,也不想掺和,便在一旁保持沉默。
    崇祯理解王承恩、吴三桂、李若链的心思。他们不是穿越者,在他们的认知和世界观里,君前奏对,如果都像方光琛这样心直口快,那可就是礼崩乐坏了。
    不过崇祯精通后世各国政治学思想,他不认为一个人说几句直白的话就是什么十恶不赦的大罪。根据李若链派出的锦衣卫征粮监纪反馈的报告来看,方光琛在最近的征粮宣传工作中表现出色、亲自带人深入乡村、寨堡,拉横幅、刷标语、给乡中长老们讲解政策。
    可以说,方光琛用短短几天时间,在京东地区给大明朝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即便李自成以后攻占这些区域,面对的要么是当地老百姓的怒火,要么是坚壁清野。
    方光琛自知犯了大忌,跪下叩首,但不语。他不认为自己说错了,他这样说也是为了大明朝的江山社稷。
    “方公子,朕恕你无罪。你且平身”
    门外通传声音响起,“禀陛下,内阁的邱阁老回来了!”
    崇祯面露喜色,“吴国贵、祖邦文他们办事靠谱!快宣!”
    终于有真正的文臣归队了!再不来个把文臣,朕非得累死不可!
    昨日已经有快马将邱瑜逃出来的消息禀报给了崇祯,但是崇祯依然很激动。穿越前他一直对阁老这种级别的人很好奇,那可是人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