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常遇春、王保保,薨!
作者:一道启玄   大明仙赋最新章节     
    ——书接上回——
    就在朱元璋全神贯注,几乎要忘却周遭一切,沉浸于人生模拟器那奇妙世界之时。
    突然,一阵急促而沉重的脚步声打破了这份静谧,瞬间将他的思绪拉回现实。
    “报!”传令兵的声音穿透空气,带着几分不祥的预感,在空旷的帅帐内回荡。
    传令兵疾步而入,铠甲碰撞的叮当声与急促的呼吸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紧迫而压抑的氛围。
    朱元璋猛地抬头,模拟器屏幕的闪烁已无暇顾及。
    朱元璋猛地站起身,宽大的衣袖随着动作轻轻摆动,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油然而生。
    “何事惊慌?”朱元璋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重锤,敲击在传令兵的心头。
    传令兵单膝跪地,双手紧握成拳,努力平复着因长途奔袭而紊乱的气息,声音中带着几分颤抖说道:“启禀陛下,常遇春大将军在追击元朝新帝‘爱猷识理达腊’的途中,遭遇了王保保的伏兵奇袭……!”
    此言一出,朱元璋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双眼圆睁,猛地跨前一步,几乎要贴近传令兵,声音因激动而略显沙哑:“结果如何?快说!”
    传令兵感受到来自帝王身上那股无形的压力,身体不禁微微颤抖,但他还是强自镇定,继续说道:“常遇春大将军以五千精兵,面对四万余北元大军,英勇无畏,血战到底。最终,大将军虽身受重伤,却仍率领残部成功突围,现已重伤回营,北元军也因此撤退,但……”
    “但什么?”朱元璋的声音几乎是从牙缝中挤出,每一个字都充满了焦急与愤怒。
    传令兵深吸一口气,颤颤巍巍地补充道:“但北元剩余兵力仍不可小觑,且王保保狡猾多端,恐有后招。大将军虽归,但伤势极重,军中士气亦受影响,请陛下定夺。”
    朱元璋闻言,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波澜,说道:“传令下去,即刻准备最好的军医与药材,不惜一切代价救治常遇春大将军。同时,加强营防,密切监视北元动向,我亲自前往探望常大哥,稳定军心!”
    随着朱元璋的一声令下,帅帐内顿时忙碌起来,紧张而有序的氛围再次弥漫。
    而朱元璋,则带着满心的忧虑与坚定,大步流星地走出帅帐,向着常遇春的营帐疾驰而去,每一步都踏出了帝王的威严与对兄弟深情的执着。
    朱元璋身形如风般掠过惊愕的传令兵,到达常遇春的营帐前,还未等侍卫通报,朱元璋已一把掀开厚重的布帘步入其中。
    帐内,气氛凝重,李文忠、汤和、邓愈等一众武将焦急而肃穆的面容,他们或立或坐,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那张简陋却承载着无数荣耀与风霜的病榻上。
    “都让开!”朱元璋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众人闻言,不由自主地让开一条道路。
    朱元璋大步流星,穿过人群,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了所有人的心上,朱元璋站在了常遇春的床前,只见这位曾经的悍将,此刻面色苍白如纸,眼窝深陷,却依然强撑着露出一丝虚弱的笑容。
    “上位,你来了……”常遇春的声音微弱,却充满了对老友的信赖与不舍。
    朱元璋的眼眶瞬间泛红,他强忍着不让泪水落下,双手紧握成拳,仿佛要将所有的情绪都压抑在胸膛之内。
    “常大哥……”朱元璋哽咽着唤道,声音里既有心疼也有不甘。
    两人之间的对话,虽简短却饱含深情,周围的武将们静静地站着,不敢发出一丝声响,生怕打扰到这份难得的温情。
    然而,在这温馨的背后,是无数次并肩作战的生死与共,是共同见证大明王朝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辉煌历程。
    朱元璋的目光在常遇春身上缓缓扫过,脑海中闪过一幕幕过往:那个自幼在山林间磨砺武艺,以勇力着称的山贼;那个在乱世中毅然决然投奔自己,誓要推翻暴元的英勇战士;那个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屡建奇功,为大明开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常胜将军……
    此刻,常遇春静静地躺在那里,曾经的英勇与辉煌似乎都化作了眼前的脆弱与无力,让人不禁感叹世事无常,英雄迟暮。
    常遇春突然笑了起来,那笑声中夹杂着一丝不羁与豪迈,却也难掩几分英雄迟暮的苍凉。
    “上位,你曾言王保保乃天下奇男子,此言差矣!”常遇春话语中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骄傲与自信,仿佛即便是面对生命的黄昏,他依然是那个战无不胜的常胜将军。
    “他,王保保,虽勇猛,却已败于我常遇春之手,伤其下身命脉,已成我战功之一笔。若论谁才是真正的天下奇男子,试问在场诸公,还有谁人敢言非我莫属?”
    常遇春的话语中透出一股子霸气,他的笑声再次响起,这次更加肆无忌惮,充满了对过往辉煌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无畏。
    笑声在营帐内回荡,渐渐地,这笑声仿佛具有了某种魔力,感染了周围的每一个人。原本沉浸在常遇春身体状况堪忧的沉重氛围中的众人,此刻也被这份豪情所感染,纷纷跟着大笑起来。
    然而,这份欢愉并未持续太久,一阵突如其来的剧烈咳嗽声如同暴风雨前的雷鸣,瞬间打破了这份难得的欢乐。
    常遇春的身体猛地一颤,脸色瞬间苍白如纸,他费力地喘着粗气,双手紧紧抓着衣襟,仿佛连呼吸都成了一种奢侈。
    “上位……我……”常遇春的声音微弱而颤抖,他艰难地抬起头,目光中满是对未来的担忧与不舍。望着朱元璋,眼中闪烁着祈求的光芒,道:“我若离去,望上位能照拂我的一双儿女,常熙、常升、常茂,他们都是我的骨肉,是我此生最大的牵挂……”
    朱元璋闻言,脸色凝重,他缓缓走上前,紧紧握住常遇春的手,眼中闪过一抹复杂的情绪。
    “常大哥放心,你的家人,便是我朱元璋的家人,让常熙嫁给标儿作太子妃如何?”
    听到此话常遇春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宽慰的笑容,那笑容中既有对家人的不舍,也有对朱元璋承诺的信任。
    “好!好!好!”
    在常遇春那震耳欲聋的三声“好”字回荡于空旷的营帐之中时,四周的空气仿佛被骤然凝固,时间在这一刻失去了流动的意义。
    阳光透过帐篷的缝隙,斑驳地洒在他的身上,却再也无法照亮他那张因激动而涨红的脸庞。
    突然,那声如洪钟的嗓音戛然而止,就像是被无形的力量生生扼断,只留下余音在众人耳畔回响,久久不散。
    常升的声音颤抖着,仿佛风中的落叶,带着一丝不敢置信的惊恐:“父亲!”
    朱元璋的目光瞬间变得锐利而复杂,他缓步上前,每一步都显得异常沉重,仿佛背负着千斤重担。
    “遇春,你……”朱元璋话未说完,便已哽咽,此刻也难掩心中的悲痛与惊愕。
    汤和,这位与常遇春并肩作战多年的老将,手指不由自主地伸向常遇春的脸庞,想要确认些什么,却又害怕触碰到的只是冰冷的虚无。
    汤和颤抖的手指轻轻搭在常遇春那已失去生机的鼻尖上,感受到的,是再也不会有起伏的静谧。
    那一刻,汤和猛地收回手,眼中满是惊恐与绝望,仿佛连空气都随之凝固。
    营帐内,死一般的寂静被这一连串的变故彻底打破,但随即又被更深的沉默所取代。
    那个战场上所向披靡、英勇无畏的常遇春,真的就这样离他们而去了。
    常升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猛地跪倒在地,双膝撞击地面的声音在寂静中显得格外刺耳。
    泪水如决堤般涌出,模糊了他的视线,他嘶声力竭地呼喊:“父亲,不……”
    声音中充满了绝望与不甘,回荡在营帐的每一个角落,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同身受,心痛如绞。
    常遇春,这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猛将,本应在洪武二年北伐中原时留下最后的辉煌,然后悲壮地结束自己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然而,命运似乎与他开了个玩笑,让他多得了几年的时光,在和王保保一换一互相重伤对方之后,不久离世,留给世人无尽的惋惜与哀悼。
    这一刻,历史的车轮悄然转向,而常遇春的故事,也永远地定格在了这片充满血与泪的战场上。
    洪武五年十月二十四日,秋风萧瑟,北疆大地被一层厚重的战云笼罩。
    常遇春,在北伐之路上留下了他最后的足迹。
    皇帝朱元璋痛失爱将,特赐其女常氏为太子妃,以表哀荣;长子承袭鄂国公之位,继承其父遗志,常遇春被追封为开平王,谥号忠武,其功绩与英名,永载史册,配享太庙,受后世敬仰。
    而另一边,逃回北元的王保保,虽保住了性命,却也深知自己已无力回天。
    北元宣光三年,即大明洪武六年,他不甘失败,试图通过长城沿线的小规模骚扰,重振旗鼓,却只是徒劳无功。
    在徐达等大明名将八路大军,犹如天罗地网,将北元势力紧紧包围。
    在这场力量悬殊的较量中,王保保的旧伤复发,最终倒在了“哈剌那海之衙庭”一代枭雄名将,就此陨落。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