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落水案
作者:种菊南山下   穿越大明之秉国太后最新章节     
    从孙阁老病倒,到朱由校落水、驾崩,再到全城抓捕、截获走私海捕船,前后历时近四个月,这一系列的行动,都是因为朱由校落水引起的,姑且称之为“落水案”。
    从直接涉案的太监林益、牙人李弘、掮客胡明德,到粮行会长吴元中、后金间谍范文程陆续落网,经过审讯,抓捕了第一批嫌疑人。
    然后,第二轮审讯,抓捕……第三轮……
    落水案如一个巨大的旋涡,涉案人员越来越多,抓捕范围越来越大,从京城,扩展到北直隶,然后山东、河南,陕西、山西,连湖广江西诸省,也有人因为向吴元中售卖粮食,被锦衣卫查抄。
    到腊月底,涉案人员及家属,已经超过五万,大明朝野震动,都在议论,太后要借“落水案”,直追太祖皇帝当年的雄风,要知道,国初的蓝玉案、胡惟庸案,朱元璋可是杀得人头滚滚。
    士农工商,人人自危,不知道哪一天,人在家中坐,锦衣卫就破门而入……
    连三位阁老也看不下去了,他们联袂来到西侧殿,劝说张蔷:“天子年幼,太后不宜杀戮过重……”
    张蔷拍着御案上,堆得高高的卷宗道:“三位阁老说说,这里面的哪一个人,是抓错了,抄错了的?”
    她随手翻开一本,念道:“张六本,平凉府张家人,张家被剿灭后,他逃到榆林镇,买通边镇守军,引蒙古人,装扮城马匪,入关劫掠……阁老说说,这个张六本该不该杀?放他出入边墙的守军,该不该抓?”
    不待三人回话,又拿起一本,念道:“王昱,山西商人王登库之子,王登库向建奴走私军粮,被抄家问斩,因为巨款贿赂魏忠贤,王家人逃得性命,王昱不思悔改,跑到北京,继续从海上,向后金走私粮食……阁老说说,这王昱和王家人,该不该抓?”
    “还有这些,”张蔷指着卷宗道,“从中央到地方,有官员,为这些人提供保护伞?本宫没想到,为应对北方饥荒而设置的农产品‘绿色通道’,竟成了粮商大肆囤积走私粮的‘绿色通道’……”
    “还有这一本,陈时雨,南阳陈家子侄,抄家时逃脱,纠集匪人,重金贿赂地方官员,企图重掌南阳卫指挥使之职……”
    三人沉默,过了片刻,还是孙承宗打破沉默,他斟酌着道:“太后要明白,水至清则无鱼……”
    张蔷理解三位阁老的心思:太上皇大行不到半年,天家孤儿寡母,这时候应该施恩于天下人,镇之以静,而不是举起屠刀……
    张蔷相信,三位阁老,是一心为大明打算的,她也推诚置腹地说出了自己的理由:“本宫明白阁老们的担心,大明立国两百多年,这一潭水,不是太清,而是太浊了……仅仅一桩落水案,就搅起多少泥沙?”
    韩爌执政,比两位领过兵的阁老,要温和一些,他劝道:“太后说的是,但这些涉案之人,罪刑有轻有重,是否该酌情处罚?”
    “当然,”张蔷肯定地道,“大明自有律法,量罪定刑,是三法司的工作,本宫不会越俎代庖。”
    三位阁老,明显松了口气,太后秉政以来,推广新作物、抗击后金,稳定西北、收回官店、向大海要粮、整顿卫所、编练京营、削弱宗藩势力……桩桩件件,做了神宗、光宗、禧宗三任帝王,想做却有心无力的事。
    无论官场还是民间,对太后的评价,不再是“女主临朝”,而是“圣主临朝”,他们不希望太后因为杀戮过重,而毁坏了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良好形象。
    年幼的天子,还要太后养育辅佐,太后戾气过重,不利于天子成长。
    “追根究底,”袁可立道,“太上皇落水,还是范文程的阴谋,大明要将这笔账,算到后金头上,算到皇太极头上。”
    要杀,就杀后金好啦,这是袁可立的态度。
    “是啊,”张蔷示意怀恩上前,为三位阁老换上热茶,“本宫也想找皇太极算账啊,可是算算家底,京营骑兵加上辽东铁骑,再加上东江镇骑兵,不到两万……
    十万京营,火器装备不到一半,卫所还在清丈土地,士兵没有编练,武器装备也还没有更新……
    新作物还在推广,粮食储备不足……
    历史上的高句丽,连隋唐这样的盛世之朝,也难以征服,所以,大明目前这点家底,根本不够打一场灭虏之战,要知道,本宫比任何人,更想为太上皇报仇!”
    这是她做为朱由校的未亡人,必须要有的立场,试想一下,你的夫君被人害死了,你不表个态,说得过去么?
    “本宫还是那句话,攘外必先安内,这几年的折腾,都是围绕‘安内’这一国策在行动……三位阁老的担心,本宫明白,文武之道,在于一张一驰,琴弦绷得太紧容易断,应当适当地松一松。”
    三人闻言,不约而同地放下茶杯,望向张蔷,想听听她如何放松琴弦?
    张蔷对身后的法容,指指左手边的文件柜:“去将前几日草拟的那份章程拿过来。”
    法容走到左边,打开文件柜,取出一个纸袋,捧到桌上打开,抽出里面的一沓纸。
    “给三位阁老传阅。”张蔷吩咐。
    法容将文件递给孙阁老,韩袁二位阁老,也凑过去看,只见封面上写着:《官吏养廉银草稿》
    只听张蔷说道:“随着南洋贸易兴起,大量白银进入大明,物价上涨,而官员们的俸禄却没有增加,套一句孔圣人的名言,吾未见好德如好财者也……
    千里做官只为财,俸禄微薄,让许多为官清廉之人,陷入贫困,更助长官场贪腐之风,所以,本宫决定推出‘养廉银’制度,对为官清廉,政绩良好的官员,奖励养廉银……”
    打了那么多巴掌,应该给点甜枣才是。
    三位阁老听完太后的话,再也顾不得失礼,飞快地读了起来。
    张蔷好整以睱地喝茶,落水案查抄的财物,内帑也好,国库也罢,都不能全揣进腰包,索性拿出来,奖励清廉的官员。
    有了养廉银,以后打击贪腐,看谁还敢逼逼?
    “此事干系重大,”孙承宗向太后拱手道,“太后,请允许我等将这份草稿,带回内阁协商?”
    “去罢,闹了半年,‘落水案’也该有个结果了。”
    ………………………………
    据说,经三位阁老入宫劝谏,太后下旨,牵涉进“落水案”的所有人犯,将全部交给三法司审理,并按大明律例惩处,绝不冤枉一个好人,也绝不放过一个坏人。
    大明律例里,有罚银恕罪这一条款,于是,许多人赶在过年前,交纳罚金,出狱回家。
    太监林益,因为谋害太上皇与天子,罪大恶极,诛林氏一族。
    牙人李弘,为人奔走牵线,害死太上皇,处斩,他的族人,上交全族财产,保得性命,全族流放辽东盖州服劳役。
    粮商吴元中,窝藏后金间谍,售粮资敌,全家处斩,族人交巨额赎金脱罪……
    为吴元中提供绿色通道的官员,罢官抄家,交赎金免流放……
    向吴元中卖粮的其他粮商,交赎金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