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曙九衢人更多,千条香烛照星河。今朝始见金吾贵,车马纵横避玉珂。”
元日,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
它是新年的第一天,履端之日,在大中华先民的文化概念中,具有极其浓厚的象征意味。
元日大朝会,即皇亲国戚、文武百官,以及周边诸蕃使节们,在元日朝见天子的重要国事活动。
《周礼·春官·大宗伯》曰:
“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
朝者,日出草木之中而月还未落的样子,早晨是也。
朝会,因贵人们面见天子的时辰是早晨,故称之为朝会。
《孟子》曰:
“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二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六师移之。”
纵天之下,现在大隋所有称臣的国家中,只有高句丽王久不来朝!
至于今年的东突厥都拔可汗,也悬!
元日大朝会,大礼议、大陈设、大上计、大受计。
就像放大版的皇太孙杨侑册封仪式。
礼仪相似、陈设相似,只是阵仗要大得多。
大隋的国家大礼议,除了皇帝登基、大婚、宾天、祭天之外,就数正旦大朝会最为重大。
人数最多!
礼节最烦!
花费最大!
纪律最严!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
元日大朝会,也是举国的一次高级祭祀性礼仪活动!
也是帝国最重要的文化表征之一。
什么是文化?这就是!
和阿布那个时代所有重要活动前的准备一样,大隋的元日大朝会也会在正式到来之前,进行好几次彩排。
要保证元日大朝会上,不能出现任何一点差错!
如有异恙,便为不吉不祥之兆。
不仅负责布置大礼仪的属官、部门要问罪,而且很可能会引发朝局、议论的大变化。
如果是排班站位、进退通奏出问题,那就要找通事舍人和谒者台的麻烦。
如果是礼乐典章、祭祀文表出问题,那就要找太常卿和太常寺的麻烦。
如果是车驾旗幡、仪仗卫队出问题,那就要找卫尉卿和卫尉寺的麻烦。
如果是国家宾客、外藩使臣出问题,那就要找鸿胪寺卿和鸿胪寺的麻烦。
……
不知礼者,无以立也。
就像上小学的时候,站立在门口负责检查你的红领巾有没有戴、手脸有没有洗、衣服整不整洁……的小同学,鸿胪寺卿专干这个活!
失仪者,卫尉会架出去治罪,严重者即可掉脑袋!
所以,不管是谁,如果感觉自己上朝前的礼仪不过关,就赶紧去鸿胪寺学上这么十天半个月的,否则真会出事!
阿布和他的老婆们,当年就被萧皇后唤进内宫,做了这方面的严格特训。
这还不算,后来直接派到家里一个宫中女官,进行了专门的教习。
据说,那些外藩使臣、礼宾,无论对大朝会的礼仪多么熟悉,都得进行严格的培训,时间长达月余。
大朝会前三天,各司需要按照规制,提前准备好大朝会所需的?应物品、设施、人员。
像宝案、香案、乐器、卤簿、旗幡、乐器,等等。
前一天,卫尉、太常、太仆、鸿胪的有关?员,以及纠仪御史、赞者、传制、宣表等,再次做最后的彩排。
并在第二天卯时之前,提前各就各位。
大年初一这一天,阿布家人都起得很早。
按照阿布的前世经验估算,感觉这时候是凌晨三点左右。
大屋作父子两人,王蔻、娥渡丽、温璇三人,这都是需要参加大朝会的。
大屋作父子,参加的是广皇帝的正朝大朝会,去的是含元殿。
而女以夫荣、女以夫贵的王蔻、娥渡丽、温璇三人,也要穿上专门的礼仪制服,去参加皇后的中宫命妇大朝会。
地点,是仁寿殿。
大朝会入宫的时间,就是在卯时,也就陵城五点到七点之间。
点卯,就是这么来的。
他们要在卯时之前,就得到达皇宫外各自的等候区域就位。
这时候,孩子们还都在香甜的梦中。
昨天晚上,孩子们就被分别安置,大的两个跟着李贤睡,小的两个跟着高琬睡。
卯时,又名日始、破晓、旭日、日出。
意思是太阳初露,正值朝暝冉冉东升之时。
但其实,这时候哪有一点的日出之光?
四下里,黑魆魆的,一路上倒是有许多和他们一样的晕黄的马灯和黑色的马车、以及一闪一晃的轿子……
天上的星星,在寒冷的夜空中显得格外明亮。
城中,也有狗叫声。
不知道是不是时间还早的缘故,没有听见一声鸡鸣。
大多数人,还在做着梦……
而这个时刻,也正是这个时代官署一日办公开启的时间。
所有的官员和女眷们,都很守时。
大家都已经在皇城门外,静候多时了?
天气有点冷,所有的人,都在制服底下穿得扎实,所以显得有点臃肿。
现在比以前好多了,因为自从粟末地成功解决羊毛的柔化技术之后,羊毛衣服就变得流行和金贵!
不过,还有更高级的,就是超薄的棉衣和棉裤!
可不像以前的凄惨样!
要么,为了保持风仪,尽量少穿,但往往会冻的差点死过去。
遇到无风无雨无雪的日子还好点,否则,嘿嘿!
真有鼻涕掉出来一尺长的,男女都不例外!
要么,冒着被纠察御史弹劾的风险,在制服底下,多穿几件衣服或皮裘!
那些年纪大的,还大多躲在自己的大马车中,一边躲避风寒,一边等待开朝的钟声。
政事堂的几个老大,以及军方大佬,自然有特权在大殿廊檐下避风处闲话。
至少,大屋作父子还没有这待遇!
阿布找到母亲和妻子们的车驾候位,等安置好了就告别她们,赶紧走向自己另一边的等候位置。
这时候东方的天际,还是看不到一点亮光。
但皇宫内外,全部升起了玻璃风灯,照得亮若白昼。
是的,这又是东北粟末的最新产品。
玻璃灯盏,既通透,又精致美观。
现在大隋上下,只要日子好点的,谁能没有一盏这样的时兴玩意儿用用?!
一个字,贵。
在寒风料峭之中,宫城上空终于传来第?遍钟声。
冷!
那些偷懒躲风的?武官员,很快从避风处离开,自动找到自己的位置排班站好静候。
遇见熟人,还会笑着打打寒暄,行个叉手礼什么的。
因为距离老爹还有一阶,所以隔出一段距离,所以阿布避免了站在老爹身边不断给人行礼的尴尬。
毕竟,有时候尽管是是长辈,但这官阶有的的确是比自己低啊!
如果让纠风御使或者鸿胪寺的人看见,少不得一顿呵斥。
那,多,多不好意思!
所以,现在阿布老实得很。
规规矩矩地站在一个还在打盹的老官后面,闭目养神。
第?遍钟声声响起。
城门打开。
还是冷!
但所有人都精神抖擞,整理好衣冠,在鸿胪寺官员的导引下步入皇城。
?东武西,分别从左右掖门进?皇宫。
进入皇城的时候,还会进行安检。
一是检查牙牌核对身份,二是要看看有没有携带危险武器。
当然,大将军是佩戴礼仪刀剑的,这个得放行。
接着就是上品级桥、过应天门,在含元殿?场的东西部,按正、从?品?九品,每个人找准自?应站的位置肃立。
女眷们,则是一路乘坐符合身份的车驾,直接由长乐门进入往中宫而去了。
她们到达皇后的仁寿殿外广场后,也是得下车轿,然后找准各自应站的位置肃立。
这等候入殿的位置,也很好找!
和后世人们开大会一样,每个人的等候位置上都有品级牌。
虽然上面没有打印好名字什么的,但那每一个级别的品级牌颜色、质地、位置都不一样。
同时,还会有相应鸿胪寺的官员引导,绝对不会让你犯一点错误。
至于外命妇们,都是由中宫的女官、宦官、或者士人们引导着入位!
照顾得很是妥帖!
绝对不会发生,像阿布前世宫斗剧中那种,君前失仪的狗血剧情。
品级牌,明晃晃的,代表的可全是夫家的功名利禄!
夫贵妻荣,母以子贵,在这里都会得到全面的展现和宣示。
含元殿的通事舍人和他的下属们,很忙!
他们得把准时间,在正元吉时吉刻,开始引导所有参会众人一一进入大殿入位——版(班)位。
因为有了当初杨侑皇太孙的册封典礼经验打底,阿布现在一点也不慌。
还是那个位置,那个时刻,还是那个程序!
唯一不同的是,今天这上殿的人,直奔万人以上了。
多,黑压压的,都是人头!
远远瞅着,似乎大殿外边的檐廊上、台阶上,还有不老少的人。
“这天气,可真够他们受的!”
阿布不由得在心里为这些人表示无限的同情。
有个暖手宝多好?!
“嗯,回去之后得尽快研发一下,没有电的,咱搞个放银碳、开水什么的,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那个放香料的陀螺仪平衡球就不错,得发扬光大它的用处!”
……
等大伙儿站定,纠风御史开始检查,还真有被呵斥的!
但好在,没发生被廷尉带出去的高光戏码!
殿内,庄严肃穆,富丽堂皇,亮如明昼。
静哑无声!
“请中严!”
手持笏板的侍中,那是那个调!
……
还是那个套路。
含元殿大殿上,陈设礼乐、历代宝玉……
文物充庭,仪仗庄严!
陈设!大!
第三遍钟声终于响起。
中和韶乐中,皇帝在前导后扈下,御临含元殿。
广皇帝,头戴垂着十二串白珠的衮冕,身着明黄龙袍,登上御座。
丹陛?乐奏响时,百官按班,向皇帝行拜礼。
广皇帝,其实也挺辛苦的。
他要比臣子们起得还早!
因为正元之日第一件要做的事,是要带领皇子皇孙、皇后嫔妃,前往祖庙烧香、祈祷,求丰收之年。
然后,还要给祖宗们、天神地祖们?酌献礼、上供祭品。
好在现在广皇帝上头没有老人家,否则还得转移到老人们住的地方,行祝贺礼。
尽管如此,等他回到寝宫,仁寿殿内还得受皇后、皇太孙、皇子、公主、郡夫人、内官等诸?的祝贺。
也就是说,女士为先,皇室为先。
像阿布家的女眷们,和所有有品阶的贵妇们,在此之前已经在仁寿宫先行拜过皇帝了!
行完这一出,广皇帝才能转驾来到含元殿西配殿,稍作休息。
等到这第三编钟声响起,他才又乘坐五色銮驾,进入含元殿正殿登上御座。
皇太孙杨侑,也不得闲!
作为大隋未来的皇位继承人,他要起得更早。
先要带着仪仗卤簿至内廷,向皇帝、皇后,讫贺礼。
然后又陪同皇帝、皇后等皇室贵戚,向祖庙、神庙祭拜、献礼。
如此,再在仁寿宫接受众贵妇的拜贺等。
这个环节做完,他就要提前赶回含元殿就位,那时候群官客使们也同时进入含元殿就位。
所以,朝会、大祭、册封、丧礼等大礼议,皇族的日子一点都不好过!
曾经的历史上,就有好几个皇子、皇帝,因为不堪大礼议的重负,累倒而崩!
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蜀汉刘备,明成祖朱棣,雍正皇帝胤禛!
哈哈!
据传,除了这些皇帝日常勤奋案牍之外,最后发病的导火索,都是一项最为艰巨任务——大朝会、大礼仪!
广皇帝登上御座,《太和之乐》止。
舒和之乐,奏起。
典仪呼:
“再拜!”
赞者们像传声筒一样,用抑扬顿挫、非常清晰的声音,向大殿四周通传。
皇亲国戚、文武百官,诸蕃使节们,推山倒玉,全部行跪拜大礼。
接下来,便是最重要的四个大朝会环节。
第一个环节,进表,上表。
这也是百官最重要的表演机会,年中述职——上计。
《周礼·天官》曰:
“岁终则令百官府各正其治,受其会,听其致事而诏王废置。三岁,则大计群吏之治,而诛赏之。”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每到年终,就命各级官吏阐述地方治理上的优点、缺点,接受上级大会的考核。
每隔三年,对官吏的政绩进行一次全面考核,然后国君根据情况对百官进行赏罚。
各级主管在正元大朝会的上计,就是全面汇报,其汇报重点在于各种财政资料的汇总。
这种汇报,也就是表的基础,就是所谓上计。
典仪高呼:
“奏诸郡表!”
赞者通传。
……
按照提前约好的顺序,其中一个大佬便会退出班列,先向皇帝行大礼,然后起身。
有的,对着笏板说,象牙的,竹木的,玉的很少(王候才有)。
有的,直接拿出准备的好的卷册,展开来大声朗读。
这些东西,都是提前交给政事堂备过案、核阅过的。
字词章句,都要有所推敲。
决不能乱说,也不能不说,更不能随口胡说。
比如,来个没有文底的即兴演说或汇报,那是绝对绝对不行!
照本宣科,一一上计,就是这么来的。
那种妄想通过临场发挥、或者凭借超常记忆法,来个脱稿的,那是找死!
估计还没说完,就被执金吾打昏在地,拖进天牢。
所以,即使你再惊才绝艳、能力出众,大朝会上绝对不是你展现口才的地方。
历史中出现的那些脱稿而唾沫横飞、舌战穷儒的权臣,是真有。
但,没一个好下场!
并且,地方官中敢这样的,几乎没有!
一切,要低调、认真,合乎礼仪,所谓温文尔雅、一本正经!
……
“臣辽东郡令季勇,请为上计。十年岁计,辽东郡……”
大屋作认认真真地对着自己的卷轴,朗读着上计吏整理汇编的上计集簿。
郡守对管辖区域内的上计,每年一次的上计称岁计,每三年一次的上计称大计。
现在,大屋作做的上计集薄,只能是岁计。
对于上计集薄,各朝各代,都有详细的标准和要求。
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是战国时秦国制定《金布律》。
“以书告其出计之年,受者以入计之。八月、九月中其有输,计输所远近,不能速其输所之计,移计其后年,计毋相谬。工献输官者,皆深以其年计之。”
汉朝为此,还专门出台了《上计律》,不仅对上计制度进一步规范,还专设了一个叫上计吏的公务员职位。
“秋冬岁尽,各计县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盗贼多少,上其集簿。丞尉以下,岁诣郡,课校其功,功多尤为最者,于廷尉劳勉之,以劝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