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9章 唐运衰颓夏国盛,五司并重路台出
作者:君子以懿文德   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最新章节     
    第999章 唐运衰颓夏国盛,五司并重路台出
    眼睛夏国收江陵,降蜀地,后唐的版图一步步后撤,几近损失了一半的国土。
    虽然多是附庸之地以及新附之地,但版图的缩水,是不可作假的。
    与之相对的,便是夏国一路高歌猛进,上下齐心。
    如此对比之下,便显得李嗣源昏庸无能,丧土失疆。
    若不是李嗣源登基前的战功支撑,以及自己身为李克用养子的身份加持,早就被下面的人推翻了。
    因此,他急需一份军功,支持他往后的统治。
    不然还不等他死,下面的人便要造反了,皇位必然不被他这一脉的子孙所有。
    夏州党项人首领,定难节度使李仁福卒。
    三军立夏州左都押衙、防遏使,李仁福次子李彝超为留后,并上书请求册立李彝超为新任节度使。
    定难军的请立书来到长安,李嗣源心思活络,欲用“换镇”的方式兼并夏州定难军。
    结果遭到李彝超的严厉抵制。
    李嗣源“大怒”,调兵攻打夏州。
    谁知征讨的唐军久攻不下,又逢北方契丹人犯边,他骑虎难下。
    好在李彝超也知道仅凭自己一支边军是无法与占据整个关中、河东、河北一半、河内的唐国相比的。
    于是再次上书给李嗣源,陈明利害,自行认错,并点出了现如今契丹人才是公敌,请圣人息怒,自己愿意上贡马千匹,用以赎罪。
    李嗣源有了阶梯,顺势而下,接受了李彝超的赔罪,并授任其检校司徒,充定难军节度使。
    解决了定难军的叛乱,便是契丹人的威胁。
    秦王李从荣上奏现在北方局势危急,需要一名大将统帅边军。
    经过朝议,群臣认为只有石敬瑭、康义诚二人能够担此大任当。
    恰好石敬瑭本来就不愿做禁军副帅,自愿北上。
    十一月
    李嗣源调天雄军节度使石敬瑭兼任侍中、充河东节度使、太原尹、北京留守,另兼职大同、振武、彰国、威塞等地军队蕃汉马步军总管。
    经过石敬瑭的调整防线,并配合夏蓟北都督、蓟王白涛的支援,总算是将契丹人压回草原。
    然而契丹、定难二事解决,但连番的出兵失败,让李嗣源的威望降至冰点。
    军中流言四起,都认为李嗣源已经不复以往的威势。
    面对这种情况,李嗣源只能下令厚赏士卒,以笼络军心。
    但造成的结果便是士卒更加骄纵,朝廷不能制。
    十一月二十六日
    不管唐国如何纷乱杂丛,夏国仍旧依照着既定战略往前稳步行走。
    白涧召集各省府重臣,他要宣布一项大事。
    “至今,夏国全国已有一百三十二州,五百六十三县,按照现有行政区划,已经无法顺利指挥州县,朝廷很难啊。”
    “陛下,臣以为可恢复唐时期的道台制,在全国设划道台,每道管理若干州县,以减轻朝廷压力。”
    尚书左仆射白展文打头出列提议道。
    不难猜想,这绝对受到了白涧的授意。
    “臣等附议。”右仆射苏彦刚、户部尚书崔友光、中书侍郎赵庆、门下侍郎滕镇涛等民政重臣都起身道。
    白涧点了点头,想了想说道:“前唐的道台制度可行,却不能完全照抄,应该有所发展。”
    “朕的意思是改道为路,并且不再是前唐的监察区,而是改为州、县性质的行政区。”
    众人面面相觑,不是很了解白涧的思路,果断出言道:“请陛下明示。”
    “朕意,路一级的官员将分为五个部分,即民政、刑政、财政、兵政、学政分权,互不统属。”
    “五司长官由中央派出专员担任,代表中央朝廷。”
    “民政置‘承宣布政使司’,设‘承宣布政使’或称‘布政使’一员,处理路内一切民事,正三品。”
    “刑政置‘提点刑狱使司’,设‘提点刑狱使’或称‘刑狱使’一员,处理路内一切刑事,正三品。”
    “财政置‘提举常平使司’,设‘提举常平使’或称‘常平使’一员,处理路内一切财政,正三品。”
    “兵政置‘都佥兵马使司’,设‘都佥兵马使’或称‘兵马使’一员,处理路内一切兵政,正三品。”
    “学政置‘提督学政使司’,设‘提督学政使’或称‘学政使’一员,处理路内一切学政,正三品。”
    “与之相对的,在州废刺史,设知州,正五品。”
    “又设通判,从五品,作知州的副手,协助其处理州内一切事物。”
    “其下又有五判诸曹,其中五判分别为:‘判某州民事’、‘判某州刑事’、‘判某州财事’、‘判某州兵事’、‘判某州学事’。”
    “五判官由通判管理。诸曹由知州直属。”
    “判官正六品,曹官从六品。”
    “在县设知县,照旧由县丞为副手,主簿、典仓、典狱、县尉、教谕四人辅佐。”
    “其中主簿辅佐知县管理民事,典仓辅佐知县管仓储,典狱辅佐知县管刑律,县尉辅佐知县管兵事,教育辅佐知县管县学。”
    “知县正七品,县丞从七品。主簿等县城佐官正八品,诸房从八品,其余巡检、典史、村正等低级官员,正九品、从九品不等。”
    “当然还有书吏、衙役、师爷、仵作等不入流的吏员,则是另一个体系。”
    白涧头一次长时间的为臣子解释具体的官制,因为这次的改制,相当于对现有的地方官制进行颠覆性改变。
    完全剥夺了地方一家独大的可能性。
    花费了很多时间,白展文等人才厘清了其中的关系。
    “陛下圣明,如此定制,确实可以更深层次的掌控地方,但路一级就设置了五司,是否过于冗员。”
    “而且五司并事,没有一个领头羊,在京畿地区还好,若在偏远地区,是否会造成事情反应迟钝。”
    “而且不同地区对于某一项事物的侧重不同,如青州地区侧重学政,蓟北地区侧重兵事,新附的成都地区则侧重民事,开封府则侧重商事。”
    “如何保证其他司不扯该司的后腿,仅凭五司并重,恐怕无法解决当地的具体事务。”
    户部尚书崔友光大体上同意白涧的预设,但还是对地方权力太过于分散,无法集中力量办大事感到担心。
    白涧对此早有对策,出言道:“这事朕也有预料,若某地侧重一事,则由中央派专员巡抚该路,专司抚某事。随置随撤。”
    “若当地战争起,则可派总督改路军事,提调改路一切军政,该地都督区亦要配合。以免去地方尾大不掉之忧。”
    听到白涧如此说,崔友光便没了意见。
    看到众人都没有意见,白涧便将这件事交给他们,尽快拟定出细则,交由他审批,早日推行下去。
    “臣等谨遵圣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