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传之节十五:迫不及待
作者:琳琅岁玥   开篇激战1860最新章节     
    为了说服陈济生,方、怀两兄弟列举众多,讲得头头是道。莫说是别人,就连陈堂都觉得很有些道理,不住的点头。
    努力了一番后,陈济生也算是被他们说通了,愿意先试一试再说。
    反过来,有了这么个过程,也让那哥俩心里明白了,纵然有再多的想法,看来也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否则连家人这一关都很难通过。
    凡事真的只能一步一步的来推进,甚至不靠些机缘,都是很难实现的。
    但他们没想到的是,没过两天,第一个“机缘”很快就自己找上门来了。
    原来是宫慕久又向陈堂告急了。
    尽管上海的《租地章程》已经签订,但很多细则需要落实,还有章程的执行也需要指导。
    根据章程约定,还要与洋人共同设立诸如会审局等机构,这些都超出了上海官吏现有的认知范围。
    故而,宫慕久向陈堂提出,希望能派来相关通晓事务的人员给以支持。并且与公文一同送来的,还有一封他写给陈堂的私信。
    陈堂阅过公文和书信后,微微一笑,便递给了身旁的陈济怀。陈济怀读罢,也是面露笑意。一时令在场的其他人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原来宫慕久在私信里向陈堂申请,十分希望陈济怀能再去上海。具体原因,是上次陈济怀的表现,让他很是服气,很希望他能再来帮忙。
    更重要的是,这也是英国领事巴富尔的要求。
    巴富尔近来在和宫慕久会面时,已经多次提到与陈济怀的合作十分愉快,特别想再次见面,希望宫慕久一定要给予安排。
    巴富尔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当初谈判期间,陈济怀私下里曾给了他一些额外的允诺。
    正是有这样的前提,巴富尔在正式的谈判中才放弃了很多无理的要求,作出了一些让步。
    如今,章程已经签订落地了,而陈济怀答应他的事何时能够兑现,他心里却没了谱。
    尽管巴富尔接受陈济怀的这些空口许诺,是看在陈堂的地位和陈家为商的诚信,也还有璞鼎查的情面在其中。
    不过洋人虽然不知道“竹篮打水一场空”这个谚语,但心里担心的也正是这个意思。
    于是他不断的催促宫慕久,想早日把陈济怀弄回上海,把事情当面落实清楚,他心里才能踏实。
    原本这几天,陈家人也在商议下一步如何开拓上海的商业版图,既然有了宫慕久的请求,正好也可借机付诸实行。
    其实陈济怀正有些担心,好不容易说通了家人,别夜长梦多,再出岔子。现在有此机缘,欣喜之余,他真有些迫不及待。
    陈堂也答应兄弟三人带着吴明达、陈胜,还有两位归侨再去上海。明面上的理由,自然是协助上海道台办理一下那边事务。
    再说那两位归侨,都是陈济方招揽的。
    其中一个名叫邱瑞,字源安,祖籍浙江瑞安,嘉庆二十五年生。早年间,他的祖父下南洋讨生活,便一直漂泊在外,也在南洋成了家,到他这已经是第三代了。
    陈济方一行第一次路过新加坡时,在岸上闲逛时结识了他。那时他正在一家英国人开的商行里做襄理,业务做得非常出色,很得上司的赏识。
    陈济方与他聊得颇是投缘,见他有些见识,人品端正,又很聪慧,是个人才,便劝他一同游历,一同归国。
    尽管他当时并没有接受陈济方的好意,但在南洋寄人篱下,讨生活的种种不易也让他心绪万千。
    当陈家兄弟一行人在返程中再次路过新加坡时,陈济方又去找了邱瑞,邱瑞便毅然决然的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另一人名叫林家康,祖籍福建漳浦,字海生,嘉庆十八年生。
    陈济方他们是在印度的马德拉斯认识他的。在这之前,他在一艘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船上做工,长年航行在印度洋以及东南亚的贸易航线上。
    因为聪明能干,又性格开朗,善于交流,船上的很多对外沟通的事常交给他来做。虽然他只是一名普通船员,但在船上水手中的影响力很高。
    不过碍于华人的身份,他很难得到职位和待遇上的提高。因此,他很爽快的听从了陈济方的建议,在他们的帮助下离开了商船,跟着他们一路而来。
    陈、林两人在上海商订《租地章程》的过程中,充当了翻译兼幕僚的角色。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外语水平和商务谈判的本事,表现得十分惊艳。
    这让陈济方感到很是欣喜,觉得自己没看走眼,也对他们更加认可。
    这次陈家兄弟一行人在宫慕久的热情相邀下,再一次来到上海,依旧入住了道台府。
    刚安顿好,已经得到消息的巴富尔便迫不及待的来找陈济怀了。
    “哦,陈先生,不得不说我对您感到很失望。”
    其他人刚刚离开房间,巴富尔就直截了当的说道:“我现在真的很怀疑,我们之前谈好的事情什么时候才能兑现。要知道我该做的努力,都已经做到了!”
    陈济怀其实很喜欢西方人这种直率的表达方式。他并没有马上回答巴富尔,而是笑着先请他坐下。
    等两人都坐好后,才缓缓开口道:
    “领事先生,我不理解您在担心什么。但我可以明确的告诉您,我答应过您的事情,是绝对不会食言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原本巴富尔在《租地章程》谈判的时候,坚持要在租地上施行“华洋分居”的,以及要全面的行使“领事裁判权”等。
    但陈济怀私下里反问他,华人要是在租地内没有权利,日后陈家如何在这里行商建厂呢?
    因为陈济怀承诺给他,将来陈家在英国租地内的产业,都要给巴福尔二成干股,而且还有更多的生意要和他进行合作。
    正是有了这样、那样的好处,这才使巴富尔在谈判中作出了让步。
    “我还要告诉您,领事先生,”陈济怀继续说道:“我这次的上海之行,就是来兑现承诺的。不但如此,将来我们还准备和您展开更多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