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章 杀胡令
作者:韧竹万杆斜   重生崇祯,魏忠贤没死,挺急的最新章节     
    喜峰口以及整个迁西县这块地方,终究并非属于皇家公司所拥有的土地。在这里,是由众多小地主与自耕农联合起来,其中还包含一部分受到胁迫的勋贵大地主,他们共同与皇家公司签订了代理合同。
    这就好比从前那些未曾获得功名的富农,携带着自家的土地,投靠并奉献给刚刚崭露头角的举人一样,其目的无非就是想要逃避沉重的田税罢了。二者之间的原理如出一辙。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崇祯皇帝所经营的皇庄竟然能够蓬勃发展至如今这般繁荣昌盛、如火如荼的程度。眼下,它已然在京畿一带展开了与当地官绅们异常激烈的土地兼并之战,而且形势愈发朝着有利于皇庄的方向倾斜,使其在这场较量中逐渐占据了上风。
    正因如此,如今京畿地区各府县的读书人们即使有幸考中了举人,心中也不再像以往那般欣喜若狂了。
    原因很简单,由于皇庄的强势崛起,已再无富农愿意携带土地前来投靠投献了,自然也就不可能再出现类似“范进中举”那样,一人得道便能令全家乃至周边众人都跟着飞黄腾达、平步青云的场景了。
    并且还有一个显着区别于往昔之处,那便是崇祯皇帝这位坐拥广袤土地的最大地主,其兼并的土地数量越是增多,京畿地区的黎民百姓日子便越过越好。
    实际上,对此无需心存疑虑。毕竟由皇家公司亲自收取租金并代为管理土地的举措,极大程度地削减了诸多繁冗复杂的中间流程。
    不仅如此,他们更是巧妙运用了商业化手段,使得这家新兴崛起的皇家公司无论是内部运作还是对外经营,都全面遵循着现代化的商业模式。虽说其中依旧难以避免一定程度的剥削现象,但相较于过往,如今京畿之地的民众已然如同置身于甜蜜的蜜罐之中,过上了相对安稳富足的生活。
    此类摒弃中间商以赚取差价的做法,在后世屡见不鲜。然而,这般操作却令那些处于中间环节的官员以及地方士绅叫苦不迭、苦不堪言。
    在一个清晨,太阳还未完全升起,整个村庄被一层浓浓的雾霭所笼罩,仿佛披上了一件神秘的面纱。就在这时,一阵清脆的蹄声打破了这份宁静,只见一个骑着驴子的里正缓缓地走进了村子。
    这位里正看上去已有四十多岁的年纪,岁月似乎并没有对他太过仁慈,他的面容显得有些潦草和沧桑。他手中紧紧握着一块破旧的木板,一边慢悠悠地骑着驴子前行,一边时不时地用木板敲打一下地面,发出“砰砰”的声响。
    在里正身后二三十步开外,隐约可见一行影影绰绰的身影紧跟着他。由于雾气实在太浓,这些人的面目难以看清,但从他们的身形轮廓可以判断出人数不少。
    跟随着里正的人群中,有两个格外显眼的跟班。其中一个跟班亦步亦趋地跟在里正身后,每当里正用木板敲打地面时,他便会张开那豁牙的大嘴,扯起嗓子大声吆喝起来:“村里的老少爷们,大姑娘小媳妇,都听着啦!”这声音在寂静的村庄里回荡开来,带着一种莫名的威严。
    里正接着喊道:“上头传来了天大的好消息啊!如今坐在金銮殿上的崇祯皇上,那可是咱们的大东家、大掌柜的呀!他老人家刚刚发布了一道杀胡令呢!”说到这里,他稍稍停顿了一下,卖了个关子。
    随后,那个豁牙跟班又高声补充道:“你们可还记得前阵子?长城外面突然涌进来一大波凶残的女真鞑子,他们一个个虎视眈眈,就想着闯进关内来祸害咱老百姓呐!”
    里正清了清嗓子,跟着说道:“好在咱们的皇帝陛下英明神武,听闻此事后龙颜大怒!这不,专门下旨重金悬赏,要将那些可恶的建奴鞑子赶尽杀绝!”
    “且说当今圣上颁布旨意,昭告天下:但凡能获取关外鞑子之首级者,不论男女老少,皆可获赏赐!
    尤其是那东虏建奴之人,其标志性的便是脑后拖着一条金钱鼠尾般的辫子。若有人将此等首级呈上,赏赐更是丰厚无比。
    这道圣旨明言,每斩获一颗这样的首级,起价即为纹银一百两白银,换算成如今通用的货币——银元,则相当于整整两百块之多啊!
    老少爷们们,或许对银元并不陌生吧?它可是实打实的硬通货,拿在手中沉甸甸的。
    只需将其放在耳边轻轻一吹,便会发出清脆悦耳、嗡嗡作响之声。
    要知道,寻常人家几口人的每月开销加起来恐怕还不足一块银元呢。
    如此一来,若是真能成功砍下一名建奴的首级,那一家子往后数年怕是都无需再为生计而忧愁啦!”
    这时候宋家峪里没有农活干,大清早都是睡得死沉死沉的。
    外面的话刚开始没听清,就只听见了后面几句话。
    只听得一声呼喊:“听到的人都速速到村东口孙春阳杂货铺门口的那片水泥地集合啦!
    上头来的官差老爷还有大公司的掌柜、管事们要亲自跟咱们这些个泥腿子讲讲事情呢!
    若是迟到不来,今年过年唱大戏请戏班的粮食,可就他一家出了。”
    这时候啊,正好赶上了农闲的时候,村子里那些整日无所事事的农户妇孺可真是不少。
    一听到有这样的消息传来,特别是谁晚到要出钱粮请戏班子。
    他们纷纷从各自藏身的街头巷尾钻了出来。这些人的头发乱糟糟的像鸡窝一样,脸上也脏兮兮的沾满了尘土,有的甚至连衣服都还没来得及穿整齐,就这样邋邋遢遢地往孙春阳杂货铺赶去。
    没过多久,原本空旷的宋家峪孙春阳杂货铺门口的那块水泥地上,就已经挤满了乌泱泱的人群。
    人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都好奇着到底是什么样的大事,竟然能劳动官差老爷和公司的掌柜管事们亲自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