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有唐
作者:玄武季   且隋最新章节     
    杨子灿的胳膊上,总是青一块紫一块。
    这,弄得卫王妃温璇很是不忿不满。
    可是……,端着人家的碗,受着人家的管!
    苏威和萧瑀,则是行销立骨,宛如纸人儿,行走之间都需要随从抓着,生怕被凌冽的北风给吹飞!
    三省、六部、三台、九寺、五监的留守官们,也瘦了!
    雍州总管府下的郡县衙门各级主官们,更瘦了!
    北方几座大仓,瘦了!
    黎阳仓,……了!
    ……
    杨子灿倒好,竟然没瘦!
    自从河南瓦岗贼匪剿灭,便开始恢复圆润的身材。
    现在,都有点小小的肚腩了!
    “你这是要做小大叔的节奏么?”
    曾经的一天,杨吉儿红着脸,捏着杨子灿的小肚皮,羞涩地问道。
    “呵呵,哥哥我是心宽体胖!”
    杨子灿不好意思得掩住肚子,讪讪地说道。
    这天,阿布腆着小肚腩,顶着刺骨寒风,从豫州总管府置所回到东宫。
    明天是大朝的日子,许多事情需要他们一小撮人好好商量一下。
    东宫嘉德殿的偏殿内,装着陶瓷烟筒的地龙,烧得很旺。
    这让宽敞的殿内,显得异常暖和、舒适。
    小杨侑,穿着一身合适的赭黄色纹绫袍弁服,平巾帻、九环带(皇帝是十三环并有铊尾)、六合靴。
    因为怕他受凉了,杨吉儿还给他手织了一件月白色的羊绒背心,穿在弁服的下面。
    这样的背心,阿布有五件。
    娥渡丽,温璇,李贤,杨吉儿,还有阿妈王蔻。
    当然,这编毛背心的技术和工具,似乎也传自阿布之手。
    追其根源,就是来自阿布前世那位心灵手巧的母亲。
    那时候,年幼的他,常常依偎在母亲怀里,看着看着就学会了,记下了。
    有时候,还会帮着母亲编上一段……
    苏威、萧瑀、韦津,这三位大拿早就到了。
    他们外面的皮裘披风褪去,穿得甚是单薄随意。
    大科绫罗紫色圆领袍衫,外面都是一件银鼠皮暖夹袄,甚是一致。
    阿布与杨侑见过礼,便又和三位同僚寒暄起来,杨侑也不时地插上询问几句。
    就这样,大家边聊天,便等待。
    是的,今天他们的小会,还有一个人参加。
    谁?
    左光禄大夫、左骁骑卫大将军、关内讨捕大使、西京留守,屈突通!
    屈突通,复姓屈突,字坦豆拔,昌黎徒何人,出身奚族。
    他,是北周邛州刺史屈突长卿的儿子,也是杨侑驭者屈突寿的父亲,他的哥哥曲突盖现在正是在长安县任县令。
    江湖传闻,“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 宁食三斗葱,不逢屈突通。”
    可见这兄弟两,是何等的刚正严厉!
    曲突通,出生于长安,刚毅武略,善于骑射。
    北周时期,起家司卫都中士。
    隋朝初期,任左卫司马,袭封邑川县公,迁左勋卫车骑将军。
    开皇十七年,迁左亲卫府大都督、陇右群牧使,奉公正直,官民敬畏。
    广皇帝远征高句丽,升任他为右光禄大夫、左武候将军。
    大业九年,平定杨玄感叛乱,迁左骁卫大将军,关中讨捕大使,镇压关中匪患。
    广皇帝南巡,又授其为左光禄大夫、右武候大将军、西京留守,辅助越王杨侗镇守西京。
    不一会儿,外边通传,左光禄大夫屈突大人到了!
    别人可以不动,但杨子灿作为年轻的晚辈,自然是要替杨侑到门口相迎的。
    “噔噔噔……”
    一阵沉稳有力的脚步声,从殿门口响起。
    五十九岁的屈突通,雄赳赳地出现在嘉德殿偏殿的大门。
    屈突通相貌堂堂,面白有须,身材要比阿布高壮上不少,按照后世的身量标准,这老头估计得两米一左右。
    当他正好站在殿门口,就让人感觉这店内的光线都为止一暗。
    “曲突大人,一路辛苦!”
    阿布看见曲突通,便忙上前行了一个郑重的叉手礼。
    “呵呵,你臭小子,哦,卫王了,不错,这都发福了啊!”
    曲突通一看是杨子灿,便有了笑脸。
    “先不急,走,见了皇太孙殿下,回头咱们再细聊!”
    说着,他伸出如砵的拳头,就在阿布的胸脯上捶了几下。
    见阿布不动神色,便自满意地连连点头。
    “最近吃得好了点!这不,就有肚子了!”
    阿布不好意思地说道,一边陪着屈突通向殿内走去。
    “臣,屈突通,见过皇太孙殿下!”
    屈突通步到杨侑的正座前面,就想来一场恭恭敬敬的三蹈舞。
    不想这蹈舞才做了一个回合,就被从座位上溜下来的杨侑给搀住了。
    “老大人一路劳顿,何必多礼,咱们这也不是正朝,免礼,免礼,坐下来咱们一起说话就可!”
    杨侑在阿布的悉心教导下,越来越变得成熟。
    十一岁的心灵,开始有了更多的城府、世故、圆滑。
    人家这些爷爷辈的老臣,敬服的绝对不是自己这个黄口小儿,能对自己恭敬行礼,那都是看在皇爷爷的面子上和自己的爵位上。
    屈突通是个很方正的人,最讲究臣礼,于是还想挣扎。
    不过这杨侑也是认真的,直接抵在屈突通的怀里,不让他弯腰行跪拜之大礼。
    这时候,苏威和萧瑀、韦津等人,也围拢过来相劝拉扯,他便只好一同坐到杨侑的正座周围。
    阿布也不管,只是笑嘻嘻地跟在这些老小家伙们的后面,看他们一通表演。
    等都消停了,便随着找位置坐下。
    “皇太孙这是清减了些啊,最近可是忙坏了吧?”
    屈突通见杨侑很是消瘦,与他七月离开洛阳时不同,便关切的询问。
    “爱卿不必担忧,前些日子忙着河南地百姓乱后抚慰之事,乱了休息,现在已经好多了!“
    杨侑微笑着向黑胡子的屈突通答道。
    “现在关中之地,全靠侗哥哥和您,应该也是很辛苦吧?卿也得多多主注意身体啊!”
    杨侑嘴中的侗哥哥,就是越王杨侗,也是元德太子杨昭的老二。
    杨昭有三个儿子,老大燕王杨倓,老二越王杨侗,老三便是杨侑。
    燕王杨倓,跟着广皇帝去了江都。
    “那边还行,不过动静可没有东京这边这么大啊!”
    “臣,为陛下、殿下,及各位同仁贺!嗯,子灿,大将军了,非常不错!”
    很显然,屈突通对于剿灭瓦岗寨的事情很是开心!
    毕竟,现在这股土匪的规模,是三股大土匪中最大的。
    灭了瓦岗寨,对大隋意义非凡。
    “这个战果,卫王是首功,本王和众卿家也只能为他做好后边事!”
    杨侑的话,自然是将最大的功劳放在了杨子灿的头上。
    也是,张须陀剿匪三年,最后连自己的命都搭上了,还差点将十万大军陷入瓦岗重兵埋伏。
    可这杨子灿一去,东调西围,用奇计兵不刃血就拿下了望岗寨老巢!
    在荥阳城中,借血月奇观打爆了李密新成立的蒲山公营。
    然后,马不停蹄,又一网打尽代海寺回龙谷中的瓦岗群寇……
    唯一的遗憾,就是那瓦岗最大的贼匪头子之一李密,竟让他跑了!
    可是,这也是偷天之功啊!
    光是听着,就觉得像说书人嘴中的故事一般!
    然而,这的确是实打实的不朽战绩,一如当年打爆东突厥都拔可汗那样!
    杨子灿,真乃……战神啊!
    “哪里,哪里!我可不敢贪天之功!”
    “这一仗,我也没想到能打得这么顺利。”
    “现在想来,那全是将众士用命努力,也是托老天的福,还有已故张通守、周德迈大将军等,誓死不降,堪堪拖住了瓦岗众匪十万之数!”
    “如此,才为我等从容布置,最后取得胜利,赢得了形势时间!”
    阿布说的谦虚,自然是将功劳连忙往外边推。
    自己获得的,已经太多了。
    自己再不悠着点,可就是惹祸的节奏。
    现在这样子,都已经让老父大屋作接连来了好几十封书信,反复叮嘱,字里行间全是担忧。
    并且,那些胜利,有许多的事、人,都是不能见光的。
    比如殇、灰影等秘密,那都是万万不能走漏风声的!
    因为这些秘密,即是此战胜利的关键,又是必能引来杀头灭族之祸的事端!
    做间,朝廷可以,白鹭寺可以,你杨子灿的粟末地灰影是几个意思?
    这,不就是明着造反?
    甚至,是比造反还可恶!
    “呵呵,子灿不必过谦,谦默者固为美名,然过于谦默者,矣有奸诈之感!“
    “年轻人,要有朝阳之气,方合我大隋华华之光!”
    呵呵,这曲突大人说话,就是直接。
    竟然差点儿连后世朱熹老夫子的名言,给说出来了。
    的确,此时的武将,并不忌讳浮夸自骄,那样才是统领万军的气魄!
    “多谢曲突大人的厚爱,小子尚有诸多不足之处,心里明白的,还要请您多多指点共进呢!”
    阿布老脸一红,不好意思地连忙拱手。
    “子灿也不比自谦,代海寺一战,的确打的好,打出了我大隋骁骑大军的威势,也为我朝下一步剿匪,开了个好头!”
    苏威看这两人来去不停,也插嘴说道。
    “是啊,虽然这代海寺一战现在尚不能大肆宣扬,但也的确有其他剿匪军将值得学习的地方!可贺!”
    一直坐在旁边不说话的检校民部尚书韦津,此时也开口说了话。
    这位北周郧国公韦孝宽的六子,绝对是当今大隋的治国大才。
    检校民部尚书,相当于民部尚书,但比民部尚书稍微低一格。
    他这人,为官严正,轻易是不夸人的。
    他这样说,自然是对卫王杨子灿的所作所为,很是满意。
    而一直和阿布很对胃口的萧瑀,则是笑着点头,倒没有跟着起哄。
    至于杨侑,好多话私下里早就说过,这场和却不适合随便乱说。
    毕竟,现场还有也担负着剿匪大人的屈突通。
    说多、说过,你让人家老屈突的脸,往哪儿搁?
    毕竟在他的关中地盘上,还有一个扶风郡的唐弼,在那儿疯狂蹦跶呢!
    “承蒙抬爱,感激不尽啊,不敢当,不敢当啊!”
    阿布一阵罗圈揖,有点头大。
    众人点头,终于放过小朋友杨子灿,坐下来进入正题。
    原来,今天大家坐在一起,商量的是两件事。
    一件,是明年二月恩科的事情,这个倒是与屈突通关系不太大。
    第二件,就是关中一带布防和剿匪的大事。
    这一件,却是实打实与屈突通这位西京留守、关中讨捕大使有密切关系。
    第一件事情,大叫研究一番,便很快有了决议。
    到了讨论第二件事情的时候,却是杨侑命人拿出几样东西。
    一份启本,一份书信,一份白鹭寺内候官的奏状。
    这启本,来自天水郡通守杨义臣。
    启本?
    啥玩意?
    启本,是大隋朝臣工上于皇太子、皇太后言事言情的一种公文体。
    启本程式,就是公文封面正上方,写一“启”字。
    启文首书,职官姓名、启报事由,接叙所报事情。
    最后,以“谨具启知”结束,并在文末书明具体时间等。
    那这杨义臣说啥事儿?
    扶风人唐弼造反的事儿!
    唐弼,扶风本地人,据说是个杀猪匠。
    可就是这个猪屠,在大业十年二月,开始在自己的家乡聚众造反。
    不到一年功夫,竟然发展到了十万人,纵横扶风郡大部,盘踞陇县。
    最离谱的是,这家伙的造反,还非常有个讲究!
    怎么个讲究法?
    立天子,设朝廷,建军队,部署地方官僚!
    有模有样!
    那个天子,叫李弘芝,帝号汧源,国号为唐,年号天运。
    当然,他李弘芝就是个傀儡皇帝,所有权利都属于唐弼。
    而比较搞笑的是,唐弼这家伙不知道如何之想,给自己封的王号,就叫唐,唐王。
    不知道,唐国公李渊知道这事,他心里会是如何之想?
    据说,阿布前世华夏历史上以各朝以唐为国号的,共有9 次。
    而唐弼唐国之唐,算是唐号被用到的第四次,至于这一世界还能不能再用五次,实在难说!
    但,这都不是杨义臣启本的重点!
    重点是,这扶风郡十万众的唐弼,自大业十年二月起事,迄今已逾三年。
    三年而不灭!
    你说怪不怪?
    这姓唐的,莫非有三头六臂之能?
    或者,他是天赐的神种,人人碰不得、打不得、灭不得?!
    李渊、来护儿、曲图通、无数已经的武将,在看笑话?